“小子新迁,寒舍简陋,让赵书办见笑了!”
李步蟾嘴里说着场面话,请人在院中的石桌旁坐下。
“李公子再过谦,那就是逼我诵一遍《陋室铭》了!”
赵欣颜哈哈一笑,坐下之后也不多话,却是掏出一锭纹银,搁在石桌上。
纹银状若马蹄,纹若流水,雪白的银子在金黄的夕阳下,分外夺目。
赵欣颜笑道,“再说,财神爷也是喜爱李公子穷且不坠青云之志,吩咐赵某上门贴补一二。”
“啊?”蒋桂枝端着茶水出来,猛地见着桌上偌大一锭银子,轻呼一声,手上抖了一下,差点没烫着。
李步蟾赶紧起来接过茶盘,轻声问了一句,蒋桂枝抬手吹了口气,只是皮肤微红。
见蒋桂枝没事,李步蟾捧着茶碗放在桌上,请赵欣颜吃茶,“安化十万百姓,都知道赵书办是财神,哪里还有第二个财神!”
他并没去动那锭银子,闲闲淡淡地笑道,“只是小子胆小,见财神爷上门,未免有些诚惶诚恐。”
见李步蟾云淡风轻,赵欣颜心中一凛,把一点小心思收了起来。
对于眼前这位,这几个月来,他听得多了,原本是不以为然,一个总角童子,再能又能如何?
但传得多了,他也不免有些嘀咕,刚好有这个机会,便寻思着过来见识见识,不想几句话下来,李步蟾如封似闭,他这个经年老吏愣是找不到破绽。
赵欣颜又掏出一张纸来,和银子放在一起,“李公子还请画押吧,这擒倭的赏银,是朝廷的意思,赵某可不敢带回去。”
“擒倭?倭寇?”
李步蟾有些狐疑地拿起纸来,确是户房的发银凭据,上面写明是“赏银五十两”。
他想了想,能跟这个沾边的,也就是那个带着舟山乡音的假知县钱大音了,感情他是倭寇?
倒也是,倭寇的大本营,不就是舟山么?
难怪陆炳两人将人带走,两个多月过去了,石安之的代理知县都晋为知县了,那假知县却没有音讯下来。
问及赵欣颜,他也不甚明了,只知道朝廷有令下来,让县衙酌情赏赐有功人等。
想到这个倭寇不是普通倭寇,而是害了朝廷命官的剧寇,故而县衙就从重赏了五十两。
而有功人等,除了巡按知县,就只有李步蟾了,这五十两自然就归了李步蟾一人。
“酌情赏赐有功人等?”
李步蟾心中冷笑,这得亏是石安之任知县,不然也就是县衙门口的旌善亭上多一行表彰。
在纸上签字画押,交给赵欣颜,赵欣颜又是捋髯赞叹两声,“好字,好字!”
看看日头,李步蟾热情地延客道,“蒙赵书办辛苦一趟,家里聊备了两个小菜,还请赏光,胡乱吃上一口。”
“哈哈,承情了,改日,改日。”
赵欣颜站起身来,将收条拢进衣袖,“今日算是认识了,李公子别嫌老赵迂腐古板,以后咱们可要多多亲近!”
李步蟾送到门口,“一定一定,与有荣焉。”
“留步留步!”赵欣颜伸手虚拦了一下,仰天打了个哈哈,就出了崇文坊。
刚走两步,迎面一匹骏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