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9章 农政全书(1 / 2)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五,雪光从文渊阁雕花窗棂斜切而入,在鎏金木案上投下冰纹阴影,随朱漆窗格的棱线碎成菱形光斑,仿佛将塞外的霜粒都凝在了殿内。朱厚照身着青衿儒衫,袖口露出的书包内衬纤维随动作轻颤,指尖叩击着新铸的「农政院印」——印纽谷穗造型的纹路里,隐约嵌着书包拉链的金属碎屑,底部「农」字暗纹与内衬的现代织物纤维形成微妙呼应,恰似古法与新术的隐秘交织。

掌院编修李东阳捧着《农政全书》修订稿,书页间既夹着从书包拆解的现代《农业基础》残页,又粘着《泛胜之书》「一亩三甽」残片拓本,朱笔批注的「代田法垄距测算」旁,「代田法深耕术」的墨迹尚未干透,与伪造的《后稷农书》残片形成双重考据。他翻动书页时,现代印刷的「土壤力学」字样被巧妙覆盖着「汉匈耕战」的笺注,唯有纸角露出的「含水率」三字,还残留着书包中教材的油墨气息。

「陛下,翰林院已按《汉书·食货志》补全「代田法」图解,」杨廷和展开泛黄的「古籍」——实则是汉代「垄沟交替」图示与现代算筹推演的间距公式叠加之作,在「一亩三甽,岁代处之」旁增补了用《九章算术》术语转写的流体力学公式,「赵过治河时用「耦犁」深耕,与今次改良的三角犁铧原理相通。」他指尖划过图中隐去的现代符号,墨线勾勒的犁壁角度三十度批注旁,赫然注着「《九章》勾股术推演」。

朱厚照扫过图中双重考据的虫蛀痕迹与公式推演,满意点头:「汉代「二牛三人」耦犁太繁,今用「三牛一人」可省人力,此乃「古法新用」。」他忽然伸手拨弄案头真本《农政全书》,「泰西水法」图示被一张「西域苜蓿引种图」覆盖,「《史记》载「大宛有苜蓿,汉使取种」,轮作之法可附会为「西域保产旧俗」,与《齐民要术》「绿肥篇」正好互证。」

此时,王巧儿抱来木箱,内装改良后的三角犁铧——犁尖沿用唐代曲辕犁基本形制,犁壁却暗藏可拆卸铜片以调节入土深度,弧度既合书包中《农业工程学》的流体力学公式,又保留《宣德农具谱》「犁深三寸」的规制。「陛下,」她用算筹摆出汉代「亩宽六尺」的度量模型,又换作唐代「步量法」演示,「此犁将犁壁倾角从二十度增至三十度,按《营造法式》「以材为祖」之制,测算可使黄土层翻覆效率提升两成,且兼容陕北「垆土」黏重特性。」她绝口不提激光切割编号,却从袖中摸出《宣德农具谱》残页——实为宋代《耕织图》摹本,「宣德朝「犁壁可换」之制,正合今日改良之需。」

户部尚书王琼皱眉,官服上的「五谷丰登」补子随动作起伏:「《王祯农书》早载「犁深以寸」,擅自改易恐违农时……且匠人干政农务,成何体统?」

「洪武年间农具便由军器监兼管,宣德窑能出好瓷器,陕北黄土地也能出好粟麦!」朱厚照截断话头,翻开伪造的《宣德农器谱》——内页「曲辕犁改良图」是现代农业机械图示的简化版,又混着《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的线条,「宣德朝便有匠人参与农具改良,此乃「太祖遗制」。」他指向王巧儿腰间的「农」字火漆印,「农政院定形制,工部主铸造,翰林掌方略,四民各安其位,何谈干政?」

李东阳适时呈上《农匠分籍条例》,笺纸边缘还带着书包纸页的毛边:「洪武二十六年《大明令》载「匠户不得营田」,今依「军户匠户不得务农」例,重申工农界限。」条例既录「农隶户部,匠属工部」的旧制,又暗嵌书包中「工农分工」理念,末页「代田法施行细则」更规定「县官需持《农政全书》亲至田间,按「赵过遗法」指导老农」,将技术解释权锁入翰林院的考据牢笼。

窗外传来工匠搬运木料的号子声,火德祭坛的雕花梁木正被锯成犁具坯料。王巧儿望着匠人磨去「星君驾凤」彩绘,改刻「丰」字与「二牛抬杠」图案,又在犁柄内侧刻上极小的算学公式——那是书包中《农业工程学》的力矩示意图。她摸出袖中《农政全书》抄本,见「代田法」图示旁,朱厚照新添了「米脂县出土犁壁与此制吻合」的朱批,旁边还粘着张忠连夜伪造的「汉犁壁残件」拓片,拓片纹路竟与书包中现代犁具设计图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