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昭德皇后庙乐章之二《肃和》(2 / 2)

译文

怀着赤诚之心,通达神灵;娱神的音乐,和谐清亮。

箫声悠扬升腾,香气浓郁飘荡。

茅草滤酒毕,香酒已芬芳。

祈愿祖先来享祭,赐福绵绵如云降。

庄严肃穆祈愿长——《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肃和》赏析

在历史的长河中,祭祀承载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祖先神灵的敬畏与尊崇,《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肃和》便是唐代一首典型的祭祀诗歌,以其庄重神圣的笔触,抒发着对神灵的深切敬仰以及对国家昌盛的热切祈愿。

首联:肃和诚心达,娱乐分

“肃和诚心达”,诗的开篇,便如同一股庄重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在祭祀的宏大场景里,祭祀者们怀揣着无比诚挚的内心,这份诚心纯粹而炽热,他们坚信,凭借着这份赤诚,能够跨越人与神之间的界限,让神灵真切感知到他们的敬意与诉求,充分彰显出祭祀这一活动在古人精神世界中的神圣地位与重大意义。“娱乐分” 中的 “娱乐” 绝非当下轻松的娱乐消遣,而是在庄重祭祀仪式里特有的一种情感氛围。它是祭祀者们在表达对神灵敬畏与感恩时,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愉悦。这种愉悦,是对神灵庇佑的感恩之喜,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它的存在,为庄严的祭祀仪式添上一抹柔和而温暖的色彩,使整个祭祀活动不仅仅是庄重的仪式,更是一场情感的交融,在严肃中蕴含着和谐美好的情感共鸣 。

颔联:升箫膋,郁氛氲

“升箫膋”,将读者的视线聚焦到祭祀现场的音乐表演。悠扬的箫管声在祭祀的空间里袅袅升起,那美妙的旋律仿佛是连接人间与神明的无形桥梁。在古代祭祀文化中,音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被视作与神灵沟通的特殊语言,能够传递人们内心深处的敬意与祈愿。箫声的奏响,不仅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更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殷切呼唤,希望借助这美妙的音符,引得神灵的关注与庇佑。“郁氛氲” 生动地描绘出祭祀时香烟袅袅升腾、氤氲弥漫的景象。厚重的烟雾在空气中缓缓流动,将整个祭祀场地笼罩其中,让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种浓厚的氛围,极大地增强了祭祀的庄重感,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神灵仿佛近在咫尺,正在聆听着他们的心声,接受着他们的供奉,从而使整个祭祀场景更显神秘而神圣,令人心生敬畏。

颈联:茅既缩,鬯既薰

“茅既缩” 描述的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祭祀仪式。在古代,茅草被视为圣洁之物,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中。祭祀者们恭敬地将茅草摆放整齐,作为献给神灵的祭品。这一简单却充满仪式感的举动,饱含着祭祀者对神灵深深的敬意与无私的奉献。每一根茅草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着他们对神灵的虔诚之心。“鬯既薰” 中的 “鬯”,是一种特制的香酒,香气浓郁而独特。在祭祀过程中,香酒被缓缓倾倒,其芬芳的气息迅速弥漫开来,充斥在整个祭祀空间。这馥郁的酒香,不仅是对祭祀仪式的进一步渲染,更寓意着神灵欣然接受了人们的供奉,即将赐予他们无尽的福泽,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庇佑的殷切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后来思,福如云

“后来思”,这三个字蕴含着深沉而悠远的情感。它体现了后人对先祖或神灵的绵绵思念,这种思念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不仅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情缅怀,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尊祖敬宗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通过祭祀这一方式,表达对先辈的感恩与怀念,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先辈和神灵的护佑。这种对先人的思念,激励着后人传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福如云”,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将福气比作天空中广袤无垠、连绵不绝的云朵。寓意着在神灵的庇佑下,福气将源源不断地降临,如同云朵般广阔无边,覆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美好的寓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无限期盼,将整首诗对幸福与繁荣的祈愿之情推向了高潮,升华了诗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