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曹叡问计(2 / 2)

与此同时,陛下可秘密派遣能言善辩之名士,乔装打扮,跟随商队深入北地,陇右西凉等地,

这些地方民风彪悍,自古桀骜难驯,更久居苦寒之地,彪悍善战,这些羌胡素来贪婪,

名士用三寸不烂之舌,携朝廷金银官位封赏许诺,就可策动鲜卑匈奴羌人等劫掠诸地。

漠南草原,横跨几千里,贼汉根本无暇顾及,

看似占据北地,实则只是得了一片无法耕种,还要分兵保护的包袱。

而有贼汉与胡人反复纠缠,相当于他们替我大魏在镇守北疆,那诸葛村夫号称智谋,却行此昏聩战略,愚笨也!

届时朝廷大军从河内河东施压,随时准备沿黄河西进,让贼汉两面受敌,只能疲于奔命。

如此,贼汉新占之地,不仅无法成为助力,反而处处拖累,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相隔数千里调拨粮草,运百石到数石,长此以往,贼汉必然自溃!”

曹叡听到司马懿的分析,心中的的担忧去了大半,他接着问道:

“大将军果然是世家知兵第一人,如此安排甚是妥当,不知这第二策是什么?”

司马懿接着说道:

“此第二策,是从世家入手,雍凉之地,向来是韦氏,李氏,柳氏等诸多家族势力范围,

臣素闻贼汉对于世家颇为苛待,殊为不智,陛下可由此入手,利用世家在诸地盘根错节之势力,煽动起抗捐抗税,

让贼汉无法有效统治诸地,更可以深入蜀地,鼓动成都诸位君子,让其为贼汉暴政仗义执言。

如此以来,贼汉只能陷入内耗,无法全力攻伐。”

曹叡点头道:

“可,朕即刻让众世家开始行动,这两策都甚是稳妥,不知这第三策,要从哪里入手?”

司马懿捋着胡须,脸上的皱纹都舒展许多:

“陛下明鉴,此第三策,乃是强国强兵之策!

贼汉之所以兵锋犀利,在于起甲胄坚固,刀枪锋利,

据交战士卒回忆,我军枪矛攻击贼汉甲胄,甚是难伤,而汉军箭矢刀剑,却可以轻易破开我大军甲胄。

此消彼长之下,这才让其屡屡得手。

臣曾听闻,我军缴获汉军甲胄武器,交于匠作仿制,却无甚成果,国家匠作之无能,可见一斑。

故依臣之谋划,可将兵械甲胄制作分与擅长之世家,朝廷向其采购即可。

这样,既不需要供养众多无能之工匠,更可以让利于世家,使其更加忠于陛下。

朝廷只需增加一些赋税,就可抵消贼汉兵械之利。

我大魏疆域人口,与贼汉不可同日而语,无需急于决战,

用强大之国力来消耗,贼汉处处不顺,内部生乱之时,就是我大魏一举破敌之时!”

曹叡击节赞叹:

“大将军真知灼见,让朕心中担忧尽去也!就依此三策施行!

大将军乃是先帝托孤重臣,更是朕的臂膀,要多举荐贤良,用心国事!”

司马懿离席行大礼:

“臣惶恐,臣深受皇恩,一定不负陛下重托,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说着,司马懿突然压低声音道:

“陛下,臣这里还有一妙计,可让那贼汉陷入惶恐纷争,不过对于我大魏也有损伤,故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