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就连诸葛家,也讲究耕读传家之类的家传经学,
将才学售与明主,获高官厚禄,兴旺家族,是每个世家都在追求的根本。
而所谓世家,也是需要世代都有高官传承才称得上。
刘禅这个提议,却直接跳出了家传之说的藩篱,让人不由得去思考,如果后代不贤,又会如何?
依旧勉强扶上位,最终弄得一塌糊涂?
史上因后代德不配位,最终身死族灭的例子,还少吗?
刘禅接着说道:
“其二,自然是军队的改革,相父知道,朕一直以来,走的都是精兵路线,
之前所辖州县少,精兵还可以应对,
如今疆域北至漠南,南至交趾,扩军迫在眉睫。
如果贸然扩军,历代兵之乱相,就是前车之鉴。
草创初期,朕的威望,将领的威望,可以压制一切不安定因素,
将来呢?
故此,朕准备在军队当中,设置监军一职。
让将军专心谋略,只负责带兵打仗,而监军负责军饷,军备,以及士卒沟通等事项,
不过,此监军非彼监军,朕的监军只负责了解士卒所思所想,振奋士气,
只要带兵打仗的将军不谋反,不叛国,监军就不会干涉将军任何的军事决定。
参照朕的恤孤署老兵,为朕沟通朝廷与万民,朕的监军,则深入小队,沟通每一个士卒。
朕要每一个大汉的将士,都知道因何而战,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朕要每一个大汉的将士,不是因抓壮丁这种强迫方式入伍,而是通过选拔才可以进入。
让大汉将士的荣耀回归,让汉军来自百姓,以为国家开疆拓土,保境安民为己任。”
对于刘禅治军练兵的能力,诸葛亮早就了解,他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了完善。
两人完善好第二条政策之后,诸葛亮抬起羽扇道:
“陛下,第三条,莫非就是民生税赋?”
刘禅鼓掌道:
“果然瞒不过相父,正是如此,
国之税赋,从来都是国之根本,朝廷无论营造,修路,赈灾,还是用兵,都需要钱粮支持,
那些世家文人提出所谓不得与民争利,都是坏了心肠!
涉及到税赋,他们就说不能与民争利,无非就是不希望朝廷收他们的税罢了。
享受国家庇护,又不想为国分忧,此等世家,才是真正的疥疮!
故而,朕这第三项,第一条就是土地政策。
就要趁着如今天下新定,绝大多数土地都在朕的手中,施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策!
土地永久归于国家,所有人,无论是谁,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国家以村落为单位,分配给每个务农的百姓口粮田,用此项政策作为托底,
就算天灾,就算有人想要巧取豪夺,最多只能转换租用权,无法买卖!
至于无主荒地,则由朕的屯田建设兵团开垦种植,根据地方的发展情况逐步移交,
让耕者永远有其田,任何人也夺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