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闻言停下脚步,他回身看了看刘禅,疑惑道:
“陛下如今兵精将广,南北并进之策已经完成,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没有敢撼大汉兵锋者。
如此大好形势,危在何处?”
刘禅将关中世家撤退前,把二十多万石粮食卖于关中商队的事,简单说了一遍。
这种光明正大资敌的行为,让诸葛亮惊呼不已:
“竟然有此等荒唐事?”
刘禅点点头,接着说道:
“相父不要觉得这是曹魏独有之事,东吴,蜀地,发生此等事情,也毫不出奇。
说到底,无非就是国家概念淡薄,宗族利益至上的表现罢了。
汉地这边,朕通过商会与摊租入亩等手段,将众世家的注意力暂时从土地上引开。
工坊这种生产模式,创造财富更快,也更受世家的青睐。
说起来,这次繁荣关中市场,各个世家的工坊出产也出了大力,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在于,他们只不过是将食租,从地租转到了工坊之上,
将来随着规模扩大,他们还是会形成新的世家豪门,
家族大于天,为了让他们自己的后人,能够继承家族的兴盛,必然会侵占其他人的晋身机会。
如同竹林。
如果工坊商贸发展到了极致,他们的贪婪终究还是会重新盯上普通百姓。
而大汉,也将重蹈之前民不聊生的动乱后辙。”
诸葛亮也了解过刘禅的竹林理论,他沉吟半响,突然说道:
“陛下,臣愿意做这个恶人!
就让臣做个酷吏,为陛下扫除这些只知家族,不知国家的毒疮!”
刘禅连忙拦住满脸杀气的诸葛亮,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杀气腾腾的相父。
“相父莫要着急,朕既然请相父商议,自然已经有了方略,
更何况,就算杀尽了世家,铲平了这片竹林,又能如何?
将来谁又能保证刘家,赵家,关家,不会成长为新的世家?”
诸葛亮下意识地摇动鹅羽扇,他思索半天,推演了各种方法,终归还是会回到世家膨胀,垄断一切资源的境地。
许久,他这才开口问道:
“臣驽钝,实在想不出如何破解这死局,还请陛下解惑。”
作为古今明相第一人,诸葛丞相说自己愚钝,那么就没有聪明人了。
刘禅只不过是占了后世的知识积累,与现成的优秀作业可以照抄罢了。
“相父智谋,天下无双,朕也只是偶有所得罢了,还需要相父帮助完善。
朕的设想有三:
其一,针对世家豪门尾大不掉,脱胎于推恩令,但不强制分割,
朕想要从军政分离着手,在郡县设置两套班子,郡县只管钱粮,单独划分军区,
不在边疆郡县可以安心发展工坊贸易,教化百姓,处理田地等政务。
让依托郡县的亲民官,成为只是朝廷委任的官员,而不是雄踞一方的豪强。”
诸葛亮想了想,提出疑问:
“这份委任,如果还是形成朝廷之上的世家,与地方沆瀣一气,又当如何?”
“很简单,逢进必考!就算官员的晋升委任,依旧需要考核!
这份标准制定出来,公示天下,能者上,庸者下,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