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盯着萧虎腰间的双符,忽然长叹:\"萧大人可知,贵国商盟在江南的钱庄,已能签发跨江银票,南宋的百姓对此既喜又忧。\"
\"所以更要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商路。\" 萧虎将磁石镇纸按在《宋蒙互市条约》上,镇纸上的双虎纹与条约上的宋廷印玺相映成趣,\"每年十万匹绢帛换十万石粮食,这个数目,比军费便宜得多,对双方都是利好。\"
当各国使者带着盟约离开大都,萧虎在枢密院召开秘密会议。耶律铸摊开各国回赠的礼单,波斯的琉璃瓶与金帐的东珠在烛火下交相辉映,却难掩萧虎眼中的忧虑:\"大人,伊利汗国答应开放巴格达市场,金帐汗国同意共享伏尔加河商路,南宋的互市条约也已改签。\"
\"但他们都在等。\" 萧虎用磁石将各国国旗模型吸附在舆图上,每一块磁石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利益,\"等我们露出破绽,等草原的狼与汉地的羊自相残杀。\" 他忽然指向虎贲书院的方向,那里传来学子们的诵读声,蒙语与汉语交织,\"明日起,选二十名蒙古学子送往南宋太学,二十名汉地学子赴波斯留学 —— 记住,要挑那些精通双语、熟知两国礼仪的。\"
王坚不解,粗犷的声音在密室中回荡:\"大人,为何要送子弟入敌国?万一他们被扣留怎么办?\"
\"因为真正的威慑,不是让他们怕我们的刀,而是让他们离不开我们的利。\" 萧虎展开商盟的海外贸易图,手指划过波斯湾、伏尔加河、长江,\"当波斯的贵族离不开景德镇的瓷器,当南宋的商人离不开草原的皮毛,当金帐的可汗离不开磁石的罗盘,战争,就会变成最后不得已的选择。而那些质子,将成为我们在异国的棋子,传递友好,也监视动向。\"
回历 686 年秋,当怯的不花的船队再次驶入泉州港,随船而来的不仅有香料,还有伊利汗国的质子。这些质子身着波斯服饰,却佩戴着大元的玉佩,萧虎特意让他们与虎贲书院的学子同住,看着他们用波斯语讨论《孙子兵法》,用汉语练习蒙古长调,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大人,金帐汗国使者在驿站猝死。\" 林缚的密报打破深夜的宁静,声音低沉,\"仵作说,是波斯毒药所致,这种毒药,只有伊利汗国的宫廷才有。\"
萧虎盯着案头未动的磁石验钞器,忽然冷笑:\"通知别克帖儿的副手,金帐的汗位争夺,不该牵扯到大元的商路。若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大元的商队将绕道而行,伏尔加河的皮毛,也会有新的买家。\" 他知道,各国的外交博弈,从来都是国内政争的延伸,必须及时震慑,才能避免局势失控。
在江淮边境,南宋的边将看着大元送来的磁石农具,那锋利的犁铧在阳光下闪烁,试着犁地时,发现竟比传统农具省力三成。当第一波使用磁石犁的汉人农夫收获千斤稻谷,边境的百姓奔走相告,烽火台第一次在中秋夜亮起了庆祝的灯笼,不再是警示的火光。
回历 686 年冬,贵由看着萧虎呈递的《诸汗国盟约汇编》,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忽然问:\"萧爱卿,这些盟约能维持多久?\"
\"直到他们发现,与大元为敌的代价,比结盟的成本更高。\" 萧虎叩首道,声音坚定,\"伊利汗国需要磁石对抗马穆鲁克,金帐汗国需要商路维持生计,南宋需要粮草安定民心 —— 而我们,只需要让他们相信,大元的强大,是他们的依靠,而非威胁。\"
贵由忽然取出成吉思汗的牙帐金符,与萧虎的双虎头符并置案头,金符上的苍狼纹与双虎符的虎纹相互映衬:\"朕赐你 ' 诸汗国宣慰使 ' 印信,今后外交事务,可先斩后奏。\"
当金符的光芒映在双虎符上,萧虎知道,这不仅是荣耀,更是重担。他想起在伊利汗国宴席上,怯的不花说的那句话:\"草原的雄鹰与汉地的巨龙,终究要学会在同一片天空下飞翔。\" 如今,他正在用利益的纽带,将雄鹰与巨龙紧紧相连。
回历 686 年除夕,萧虎站在大都城头,看着商盟的船队在运河上点亮灯火,宛如一条流动的金带,载着瓷器、磁石、丝绸,也载着大元的希望。各国使节的马车正穿过城门,车上的使者或神色恭敬,或若有所思,但无一例外,都带着对大元的复杂情感。
他抚摸着新赐的金符,忽然明白:真正的外交,不是唇枪舌剑的交锋,而是让利益的磁石,永远吸附着各方的需求。当伊利汗国的商队为磁石而来,当金帐汗国的使者为商路而留,当南宋的百姓为互市而欢,大元的外交,便成了无往不利的磁石 —— 既能吸引远人,又能镇住豺狼。
远处传来新年的钟声,与草原的号角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大元的辉煌与未来。萧虎知道,外交的风云永远不会停息,但只要大元的磁石还在转动,只要商盟的商路还在延伸,只要虎贲书院的学子还在成长,大元的外交,便永远有稳固的基石。而他,作为这块基石的雕琢者,将继续用智慧与权谋,书写大元的外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