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诗会初启,锋芒毕露(1 / 2)

藕香榭的朱漆门刚推开半扇,贾悦便闻见一缕若有若无的沉水香。

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缠枝莲暗纹衫子,外罩浅青比甲,发间只斜插一支银鎏金菊簪——这是昨日王熙凤特意让平儿送过来的,说是“诗会要显才情,穿戴得素净些才压得住”。

“五妹妹来了!”史湘云的大嗓门先撞进耳朵。

贾悦抬眼,便见穿湖蓝掐牙背心的史大姑娘正站在廊下剥栗子,袖口沾着星点碎壳,“快些来,宝姐姐刚说要比咏菊诗,我正愁没人帮我对韵呢!”

话音未落,两道目光便如针芒刺在后颈。

贾悦不用回头也知道,一道来自左侧廊柱下的薛宝钗——蜜合色刻丝大氅裹着玲珑身段,正低头拨弄茶盏,葱管似的指甲在青瓷上刮出细碎声响;另一道来自右侧花厅里的贾探春,鸦青鬓角垂着的珊瑚坠子微微晃动,手里攥着的湘妃竹团扇半掩着唇,眼尾斜斜挑向这边。

“悦丫头,过来坐。”李纨从暖阁里迎出来,青灰色直裰下摆沾着墨点——她素日总说“诗会是姑娘们的事,我只做个守规矩的”,可案头那方歙砚分明新磨过,“今日原是我起的头,想着秋深了,便以‘秋菊’为题。大家即兴赋诗,不拘平仄,只取个应景。”

贾悦在黛玉身边坐定。

林姑娘穿件杏子红绫子小袄,腕子上的翡翠镯子碰着茶盏,叮咚响得人心软:“五妹妹昨日说在园子里见了白菊,我还道你要写‘孤标傲世’,倒不知今日能做出什么好诗来。”她眼尾微微上挑,倒像是比贾悦自己还期待。

“既是即兴,便从大妹妹开始吧。”李纨话音刚落,贾迎春便红着脸站起来。

她手里的诗稿皱巴巴的,念到“金英翠萼带霜开”时,声音轻得像蚊蚋。

探春在底下用团扇掩着嘴笑,宝钗垂眸拨弄着腕上的金璎珞,连史湘云都歪在椅子上打哈欠。

轮到薛宝钗时,她扶了扶鬓边的赤金攒珠簪,声音甜得像浸了蜜:“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贾悦听着耳熟——这是原着里宝钗那首《咏白海棠》的起句,偏生今日用在秋菊上倒也贴切。

末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刚落,廊下的婆子们便齐声喝彩,连王夫人都笑着点头:“宝丫头到底是读过书的,这诗里带着股子端方气。”

“林丫头该你了。”李纨笑着递过茶盏。

黛玉指尖摩挲着袖口的缠枝纹,眼波流转间已吟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她声音清泠泠的,像檐角冰棱坠地,“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话音未落,史湘云已拍着桌子喊“好”,茶盏里的水都晃出来:“到底是颦儿,这诗里有骨头!”

贾悦感觉掌心沁出薄汗。

竹姨娘昨日塞给她的蜜饯还在袖中,带着淡淡桂花味——那是提醒她“诗会有人要踩你,甜的要含住,苦的要咽下去”。

王熙凤的话也在耳边响:“悦丫头,这诗会是局,也是路。”她垂眸盯着案上的湖笔,笔锋还带着昨日临摹小楷的墨痕。

“五妹妹?”李纨轻声唤她。

贾悦起身时,裙角扫过案几,惊得黛玉的茶盏晃了晃。

她望着窗外竹影里的白菊,忽然想起前日在城南茶馆——那日她替竹姨娘送药,见茶博士在扫落叶,老茶客们围着火炉念诗,有个穿青布衫的老者正说:“菊有五美,黄花晚节,此其一也。”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她开口时,声音比自己想象中稳当,“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