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临,巴尔特一家总会去坝上小镇外,继续送孩子们上学。
他认为知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点与他的父亲如出一辙。
而他的两个兄长则秉持传统观念,认为孩子们只需放牧、养牲畜即可,文化水平只要识字就好。
因此,每年相聚时,巴尔特都会教导孩子们认字。
某日,谈及子女教育,巴尔特不禁感慨。
他自己的孩子还算听话,但兄长家的就不尽如人意了。
罢了,不提这些琐事。
世间万物变幻莫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这时,琪琪格端上了刚煮好的奶茶。
她受过新思想熏陶,又与贾建设熟络,便坐下聊起来。
贾建设尝了一口奶茶,此味已萦绕心头多年。”琪琪格,你手艺真棒。”“确实不错。”琪琪格自豪地说。
她婆婆也曾夸赞她的手艺几乎能媲美自家的。
贾建设尝试过模仿,却始终不得其法。
忽然,贾建设注意到桌上巴尔特摊开的狼皮,其头部特别是眼部有一道显眼的伤痕,这让他联想到曾经草原上的狼王。
那狼王神秘莫测,曾让贾建设感受到某种超自然的气息,它与草原狼图腾一般,散发着非凡魅力。
“没错,就是它。”巴尔特轻抚狼皮,感慨道。
“怎么会这样?”贾建设难以置信,脑海中浮现出那只站在山坡上指挥群狼、用冷峻目光注视他们的狼王,本该孤寂地倒于草原深处,如今却成为一张狼皮。
“那是那段岁月,兵团作战所致。”最终草原狼群消亡,参与的人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我的恳求下,用几头羊换回了它。”巴尔特目光低垂,神情落寞地说。
贾建设注视着那张狼皮,心中思绪翻涌:“原来如此,难怪我来到草原后从未见过狼群。”
狼,曾是牧民的宿敌,如今却成了他们心底的图腾。
新的政策要求他们加入大型牧场,这意味着祖辈延续的游牧生活将逐渐消逝。
巴尔特虽能理解这一改变的好处——集中放牧可减轻草原负担,聚居区的生活条件更好——但他内心依然纠结。
他明白,这是进步的必然,可对传统生活的依恋让他无法释怀。
就像他的两位兄长,以及许多同乡一样,他们对新安排充满抵触。
固定居住地后,他们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放牧,这显然不可持续。
而且,这还限制了他们的养殖规模,增加了冬季储存饲料的难度。
至于那些所谓的福利,对他们来说如同未知的 ** ,少有人真正动心。
毕竟,如今每个家庭都有多个孩子,没有足够的牲畜,如何支撑起整个家庭?
或许有人会疑惑,现代社会也有游牧现象,但那里的人拥有广阔的牧场,牲畜从不缺食物。
然而,时代背景截然不同。
过去的牧民全靠牲畜维生,而如今大多已转行,留下的牧民分到的土地更广、牲畜更多。
正如乡村人口逐年减少一般,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年轻人总向往繁华都市,享受其便利,又有几人愿留乡下耕作?
“罢了,不提这个了。”巴尔特开口,目光转向贾建设,“你这次来是出差吧?”
他总觉得这次贾建设的出现有些蹊跷。
若真是出差,为何只有他一人?
“不是出差,我打算开家火锅店,所以特意来找你这位大客户采购原料。”贾建设笑答。
“火锅店?!”巴尔特惊讶地睁大眼,“我一直觉得自己够前卫了,没想到你竟直接创业开店。”
“没错,现在正是好时机。”贾建设自信满满,“未来变化只会更快,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脚步。”
这番话令巴尔特更添几分敬意。
“建设,明儿有个临时集市,要不要去看看?”巴尔特提议。
“临时集市?”
“就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定期聚在一处交易。”
“草原上这类地方不少。”巴尔特简略介绍。
“那太合适了,我当然要去。”贾建设追问,“我能参与交易吗?听说有些牧民对外人还存戒心。”
“放心,带上我们就行。”
每逢固定日子,有需求的牧民便齐聚一地,交换所需之物。
巴恩克大叔,巴尔特的父亲,便是集市常客,他每年去坝上小镇,除了送孩子上学,就是买生活必需品,再用多余的牛羊交易获利。
当年贾建设给他的那些商品,让他赚了不少,这也成了他们家羊群扩大的原因。
如今巴尔特继承了父亲的副业,而他的两位兄长因分家后不愿再去坝上小镇。
下午时分,巴尔特宰了两只羊,母亲与琪琪格一起将它们炖煮。
晚上放牧回来,巴尔特邀两位兄长及家人共聚,共享羊肉之味。
兄长们欣然接受贾建设所赠白酒,皆称此乃佳品。
贾建设非外人,众人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