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你可愿接下这烫手山芋?(1 / 2)

密室之中的烛火,忽然明灭不定,仿佛在这沉痛的氛围中也感到了一丝不安。亦晨恍惚间,似乎看见画像的眼睛转动了一下。他心中一惊,定睛细看,却发现不过是琉璃片折射的光影罢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明白,这场迟到了三十年的忏悔,仅仅只是揭开真相的序幕。当秦正明亲手将镇北将军印信放在他掌心之时,印信那冰冷的金属质感,混着皇帝手掌的体温,让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刹那间,他手中握着金册与印信,仿佛看到了周家重见天日的希望,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离开密室之前,秦正明忽然抬起手,指着画像腰间的令牌,神情严肃地说道:“真正的虎符,就藏在冰泉谷的麒麟眼中。当年,老侯爷将布防图刻在虎符内侧,只有周家血脉所持的玉佩,才能让图影显形。” 说着,他望向亦晨胸前佩戴的双鱼佩,目光中满是期许,“你母亲的玉佩,便是打开麒麟眼的钥匙。而朕手中的半块虎符,不过是个幌子,是为了迷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暮色如潮水般,悄然漫进西暖阁。亦晨紧紧握着金册与金牌,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殿门。此时,他却发现李璇玑正静静地抱着镇北侯的画像摹本,在门外等候。李璇玑鬓角的银簪,不知何时已换成了麒麟纹,与画像上的配饰别无二致。“我父亲说,” 李璇玑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崇敬与感慨,“当年虎威军之所以能在潼关之战中坚守不退,成功守住潼关,全靠老侯爷提前埋在冰泉谷的粮草。那些粮草,犹如一场及时雨,拯救了无数将士的生命,也为我大夏守住了至关重要的防线。”

亦晨静静地听着,目光缓缓望向暮色中的玄武门。城楼上,冰轮旗与麒麟旗在微风中相互交织,猎猎作响。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明白,自己此刻接过的,不仅仅是金册与兵权,更是一个王朝对忠良的亏欠,一个家族对沉冤昭雪的殷切期待。当秦正明的罪己诏重新被封存于檀木匣,当镇北侯的画像继续在密室中凝视着太极殿的穹顶,他忽然深刻地领悟到,真正的平反,并非仅仅是皇帝的跪拜谢罪,而是要让周家的忠勇之名,重新在大夏的商道与军道上,刻下永不褪色的印记,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段历史,铭记忠良之士的英勇与牺牲。

太极殿的铜钟敲过九响,阳光才堪堪穿透云层,将丹墀下的 “山河永固” 砖雕照得鎏金璀璨。秦正明扶着龙案起身,冕旒在晨风中轻晃,映得阶下诸臣的朝服忽明忽暗 —— 这是他自平叛后首次临朝,也是三十年来,第一次在朝会上看见镇北侯府的麒麟纹与冰轮商盟的银月徽记并肩而立。

“玄武门之战,朕得以保全宗庙社稷,皆赖诸卿力战。” 皇帝的声音在空旷大殿内回荡,目光首先落在李弘义身上,“虎威军大将军李弘义,率部击溃朱雀街伏兵,斩敌首三百,护驾有功 ——” 他抬手示意,内官托着朱漆盘上前,“晋封镇西郡王,赐丹书铁券,食邑三千户。”

殿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李弘义的麒麟纹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却扑通跪下,声如洪钟:“陛下,末将只愿为大夏守边,爵位食邑,请赐给虎威军的兄弟们!” 秦正明看着老将军鬓角的白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正是李弘义冒死从火场抢出镇北侯的画像,此刻他袖中还藏着老侯爷的血书残片。

“卢国公杨贤,” 皇帝转向右侧老臣,“率府兵死守玄武门左翼,断敌粮道,赐九旒冕服,准予开府治事。” 杨贤的卢国公章在腰间轻响,他扫了眼亦晨,发现后者正盯着自己玉佩上的冰轮纹 —— 那是昨夜密谈时,亦晨交给他的周家陵寝方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