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诸葛亮放走孟获等人后,将杨锋父子都封为官爵,重重赏赐了洞兵。杨锋等人拜谢离去。孟获等人连夜逃回银坑洞。这银坑洞外有三条江:分别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江水会合,所以称为“三江”。洞北地势平坦,方圆三百多里,物产丰富。洞西二百里处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通泸水、甘南水。正南三百里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环绕,山上出产银矿,因此称为“银坑山”。山中修建了宫殿楼台,作为蛮王的巢穴,其中还建有一座祖庙,名为“家鬼”,四季杀牛宰马祭祀,称为“卜鬼”。每年常常将蜀地之人和外乡之人作为祭品用来祭祀。如果有人患病,不肯服用药物,只向巫师祈祷,这种行为被称作“药鬼”。当地没有成文的刑法,只要有人犯罪就会被斩首。有女子长大成人后,便在溪水中沐浴,男女之间自由交往、随意婚配,父母也不加以禁止,这种习俗被叫做“学艺”。如果当年雨水调匀,就种植稻谷;如果稻谷没有收成,就杀蛇煮成羹汤,煮大象肉当作饭食。在每一个区域内,上等人家的首领称为“洞主”,次一等的称为“酋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人们都会到三江城中进行买卖交易,交换货物。当地的风俗便是如此。
且说孟获在洞中聚集了宗党一千多人,对他们说:“我屡次受辱于蜀兵,立誓要报仇雪恨。你们有什么好的计策?”话未说完,就有一人回应道:“我举荐一个人,可以破诸葛亮。”众人一看,原来是孟获的妻弟,现任八番部长,名叫带来洞主。孟获大喜,急忙询问是谁。带来洞主说:“往西南方向有个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精通法术:出行时骑着大象,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左右。手下更有三万神兵,非常英勇。大王可以写书信、备上丰厚的礼物,我亲自前往请求木鹿大王相助。如果此人答应,还怕什么蜀兵!”孟获很高兴,让国舅带着书信前去,同时命令朵思大王把守三江城,作为前部屏障。
且说诸葛亮率军直抵三江城,远远望见此城三面临江,一面与旱路相通,当即便派遣魏延、赵云一同率领一军,从旱路攻打城池。军队到达城下时,城上顿时弓弩齐发:原来洞中之人大多熟习弓弩,一张弩能同时发射十支箭,箭头上都涂有毒药;只要被射中,皮肉就会溃烂,直至露出五脏而死。赵云、魏延无法取胜,回来拜见诸葛亮,诉说了毒箭的事情。 诸葛亮亲自乘坐小车,到军前查看虚实,回到寨中后,命令军队后退数里下寨。蛮兵望见蜀兵远退,都大笑庆贺,只以为蜀兵胆怯后退,因此夜间安心熟睡,不再派兵哨探。诸葛亮在命令军队后退以后,便闭寨不出,一连五日都没有发出号令。 黄昏时分,忽然起了微风。诸葛亮传令:“每军要准备一幅衣襟,限一更时分清点,没有的立斩。”众将都不知其中的意思,众军士仍依照命令预备。初更时分,又传令:“每军用一幅衣襟包一包土,没有的立斩。”众军士也不知其意,只得依令预备。诸葛亮又传令:“各军包的土,都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的有赏。”众军闻令,都包上净土,飞奔到城下。诸葛亮命令用土堆积成登城的道路,先上城的记为头功。于是蜀兵十余万,加上降兵万余,将所包的土全部堆放在城下。霎时间,积土成山,与城墙相接。随着一声暗号,蜀兵都纷纷登上城头。蛮兵急忙放弩时,大半已被擒获,其余的弃城而逃,朵思大王死于乱军之中。蜀将督军队分路剿杀,诸葛亮夺取了三江城,将所得珍宝都赏赐给三军将士。
战败蛮兵逃回报告孟获:“朵思大王身死,三江城失陷。”孟获大惊失色。正忧虑间,有人报告蜀兵已经渡江,在洞前安营扎寨。孟获十分慌张。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说:“身为男子,怎么如此没有智谋?我虽是一名妇人,愿与你一起出战。”孟获一看,原来是妻子祝融夫人。夫人世代居住南蛮,是祝融氏的后代,擅长使用飞刀,百发百中。孟获连忙站起身来称谢,夫人欣然上马,率领宗党猛将数百员、生力洞兵五万,出银坑宫阙,与蜀兵对敌。 刚转过洞口,便被一队人马拦住去路,为首蜀将是张嶷。蛮兵见状,立即分两路摆开阵势。祝融夫人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坐下卷毛赤兔马。张嶷见了,暗暗称奇。二人驱马交锋,战不几回合,祝融夫人掉转马头便走。张嶷追赶,一把飞刀破空而至,张嶷急忙用手隔挡,飞刀正中左臂,翻身落下马来,蛮兵齐声呐喊,一拥而上将张嶷捆绑擒获。马忠听说张嶷被擒,急忙出兵营救,却早已被蛮兵设下埋伏,连人带马被捆了个结实。马忠望见祝融夫人挺标勒马,立于阵前,怒从心起,奋力挣扎着上前再战,不料马被绊倒,再次被擒。两人都被押解入洞,来见孟获。孟获设席庆贺胜利。夫人喝令刀斧手将张嶷、马忠推出斩首,孟获阻止说:“诸葛亮放了我五次,如今若杀他的将领,是不义之举。暂且囚禁在洞中,等擒住诸葛亮后再杀不迟。”夫人听从了他的话,众人饮酒作乐。
败逃的残兵回到蜀营,将张嶷、马忠被俘的消息禀报诸葛亮。诸葛亮即刻召来马岱、赵云、魏延三人,当面授以破敌计策,三人各自领命率军而去。次日,蛮兵向洞中禀报:“蜀将赵云在洞外挑战!”祝融夫人闻讯立即上马出营迎敌。两人交锋不过数个回合,赵云掉转马头便走。夫人担心有伏兵,便勒住缰绳,率军退回。紧接着,魏延又引军前来叫阵,夫人再次纵马迎战。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之际,魏延突然诈败而逃,夫人却按兵不动,并未追击。第三天,赵云再次率军挑战,夫人领兵出迎。战不数回,赵云又故技重施,假装败逃,夫人依旧手持长标,按兵不追。待她准备收兵回洞时,魏延突然率部齐声辱骂,激得夫人大怒,手持长标纵马直取魏延。魏延掉转马头便逃,夫人怒火中烧,拍马紧追,魏延催马奔入一条偏僻的山间小路。 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魏延回头望去,只见夫人连人带马仰天翻倒,原来马岱早已在此设下埋伏,用绊马索将她绊倒。蜀军趁机一拥而上,将夫人擒获,押解至大寨。蛮将洞兵闻讯赶来救援,却被赵云率军一阵冲杀,四散而逃。诸葛亮端坐在中军帐上,马岱将祝融夫人押解至帐前。诸葛亮急忙下令武士为她松绑,并请她到别帐休息,赐酒压惊。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孟获营中通报,表示愿意用夫人交换张嶷、马忠二将。孟获答应了,立即放出张嶷、马忠,送还诸葛亮,诸葛亮于是送夫人回洞中。孟获接到夫人,又是高兴又是恼怒。
正此时,忽然有人禀报:“八纳洞主到”孟获连忙出洞迎接,只见来人身骑白象,身穿金珠缨络制成的战甲,腰间悬挂两口大环刀,身后跟着一群专门喂养虎豹豺狼的士卒,簇拥着进入洞口。孟获见状,急忙上前再次叩拜,哀伤地诉说此前被蜀军击败的遭遇。木鹿大王听完后,答应替他报仇。孟获大喜,当即设宴款待。次日,木鹿大王率领本洞兵马,驱赶着猛兽出征。赵云、魏延得知蛮兵来犯,立即整军布下阵势。两位将领并排立于阵前观察,只见蛮兵的旗帜、兵器都与中原迥异:士卒大多赤裸上身,不穿盔甲,面目狰狞丑陋,每人身上携带四把尖刀;军中不击战鼓号角,而是以敲击金钲为信号。木鹿大王腰挂两把宝刀,手持蒂钟,乘坐白象,从巨大的帅旗后缓缓走出。赵云见状,对魏延说道:“我等征战一生,从未见过这等装束的人物。” 二人正低声议论间,只见木鹿大王口中念念有词,手摇蒂钟。刹那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如暴雨般席卷而来。随着一声画角长鸣,虎豹豺狼、毒蛇恶蝎等猛兽乘风狂奔而出,张牙舞爪地向蜀军冲来。蜀兵哪里抵挡得住,纷纷向后败退。蛮兵随后追杀,一直赶到三江界路方才退回。 赵云、魏延收拢残兵,到诸葛亮帐前请罪,详细禀报了交战经过。诸葛亮笑着说:“这不是你二人的过错。我未出茅庐时,就已知晓南蛮有驱使猛兽的法术。我在蜀中早已准备好破阵之物,随军带有二十辆封记完好的大车,今日先用其中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另有他用。”于是命令左右取来十辆红油柜车置于帐下,将十辆黑油柜车暂存后方。众人都不明白其中用意。 诸葛亮命人打开柜车,只见里面全是木雕彩绘的巨型猛兽,周身用五色绒线制成毛发,钢铁打造牙齿爪甲,每头巨兽可乘坐十人。诸葛亮挑选一千余名精壮军士,让其中一百人暗藏烟火道具于口中,混入军中。次日,诸葛亮挥军大举前进,在洞前布下阵势。蛮兵侦察到动静,入洞禀报孟获与木鹿大王。木鹿大王自恃法术无敌,立即与孟获率领洞兵出战。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身着道袍端坐于四轮车上。孟获指着诸葛亮大喊:“车上坐着的就是诸葛亮!若能擒住此人,大事可成!”木鹿大王随即念动咒语,手摇蒂钟。瞬间狂风再起,猛兽再次冲出。诸葛亮轻摇羽扇,狂风竟反向吹向蛮兵阵中,同时蜀阵中假兽齐出。蛮洞的真兽见蜀军巨兽口吐火焰、鼻喷黑烟,身上铜铃作响、张牙舞爪逼近,吓得不敢前进,纷纷掉头窜回蛮洞,反而将蛮兵冲得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诸葛亮趁机挥军猛进,战鼓号角齐鸣,向前追杀。木鹿大王死于乱军之中,洞内孟获的宗族党羽见状,纷纷丢弃宫阙,爬山越岭仓皇逃窜。诸葛亮大军顺利攻占银坑洞。
第二天,诸葛亮正要分兵缉拿孟获,忽然有人报告:“蛮王孟获妻弟带来洞主,因劝孟获归降,孟获不从,如今将孟获、祝融夫人及宗党数百余人尽皆擒来,献给丞相。”诸葛亮听后,即唤张嶷、马忠,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二将按计行事,带领二千精壮士兵埋伏于大殿两侧。诸葛亮令守门将将带来洞主等人全部放入。带来洞主引刀斧手押解孟获等数百人,拜于殿下。诸葛亮大喝:“与我拿下!”两廊壮兵齐出,二人捉一人,将孟获等人尽皆捆绑起来。诸葛亮大笑说:“就你这点小诡计,如何瞒得过我!你见前两次都是本洞人擒你归降,我不加害,便以为我深信不疑,故来诈降,想在洞中杀我!”喝令武士搜查其身上,果然各自携带利刀。诸葛亮问孟获:“你原说在你家擒住,才会心服,今日如何?”孟获说:“这是我们自来送死,非你之能,我心未服。”诸葛亮说:“我擒住你六次,你还不服,想等到什么时候呢?”孟获说:“你第七次擒住我,我才倾心归服,发誓永不反叛。”诸葛亮说:“你的巢穴已被攻破,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令武士解开孟获等人的绑绳,呵斥道:“这次擒住你,你要是再找借口抵赖,必定不会轻饶!” 孟获等人抱头鼠窜而去。 败残蛮兵有千余人,大半受伤逃散,正遇到蛮王孟获。孟获收聚败兵,心中稍感宽慰,与带来洞主商议:“我如今洞府已被蜀兵所占,该投奔何处安身?”带来洞主说:“只有一国可以帮助我们破蜀。”孟获大喜问:“是哪个国家?”带来洞主说:“往东南七百里外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都不能穿透。其手下军士都穿藤甲,这种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其国人采取后浸于油中,半年才取出晒干,晒干后再浸泡,反复十多次才制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会下沉,经水浸湿也不会透水,刀箭皆不能穿透,因此号为‘藤甲军’。如今大王可前往求助,若得到他们的相助,擒杀诸葛亮如利刀破竹一样容易!” 孟获大喜,遂投奔乌戈国,来见兀突骨。
乌戈国没有房屋,百姓都居住在土穴里。孟获进入洞穴,再三叩拜,哀伤地诉说此前的遭遇。兀突骨说:“我发动本洞的军队,替你报仇。”孟获高兴地拜谢。于是兀突骨召唤两名领兵的俘长:一名叫土安,一名叫奚泥,征发三万士兵,全都穿着藤甲,离开乌戈国向东北方向进发。行至一条名为桃花水的江边,两岸有桃树,历年的落叶堆积在水中,别的国家的人饮用后必死无疑,唯有乌戈国人饮用后精神倍增。兀突骨的军队在桃花渡口安营扎寨,等待蜀军到来。诸葛亮命蛮人探子侦察孟获的消息,探子回报:“孟获请动乌戈国主,率领三万藤甲军,如今屯驻在桃花渡口。孟获又在各番部聚集蛮兵,合力抵抗我军。”诸葛亮听说后,率军大举进发,直至桃花渡口。隔着江岸望见蛮兵,模样不似人形,十分丑陋。又询问当地人,得知此时正值桃叶飘落,江水不可饮用。诸葛亮于是退兵五里扎营,留下魏延守寨。第二天,乌戈国主率领一队藤甲军渡河而来,金鼓之声震天动地。魏延领兵迎击,蛮兵如潮水般涌来。蜀兵用弩箭射向藤甲,箭矢都无法穿透,纷纷落地;刀砍枪刺,也无法伤及蛮兵。蛮兵都使用利刀钢叉,蜀兵难以抵挡,全线溃败。蛮兵却不追击,退回对岸。魏延率军返回,追到桃花渡口,只见蛮兵穿着藤甲渡河而去,其中有疲惫困乏的,将藤甲脱下放在水面,坐在上面渡河。魏延急忙返回大寨,向诸葛亮详细禀报此事。
诸葛亮召来吕凯和当地人询问情况。吕凯说:“我早就听说南蛮中有个乌戈国,那里的人不知人伦礼教。他们又有藤甲护身,很难被伤害。还有这桃叶毒水,本国人饮用后反而精神振奋,外乡人喝了就会死亡。这样的蛮地,即使我们大获全胜,又有什么益处呢?不如尽早班师回朝。” 诸葛亮笑道:“我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岂能轻易离去!明日我自有平定蛮兵的计策。” 于是命令赵云协助魏延守寨,暂且不要轻易出战。第二天,诸葛亮让当地人引路,亲自乘坐小车到桃花渡口北岸的偏僻处,全面观察地理形势。在山势险峻的地方,车辆无法通行,诸葛亮便下车步行。忽然来到一座山前,望见一个山谷,形状如同长蛇,两侧都是光滑陡峭的石壁,没有树木,中间只有一条大路。诸葛亮问当地人:“这个山谷叫什么名字?” 当地人回答:“此处名为盘蛇谷,出谷后就是通往三江城的大路,谷前叫塔郎甸。”诸葛亮大喜道:“这真是上天赐我在此地成功的机会!”
于是返回原路,上车回寨,召来马岱吩咐道:“给你十辆黑油柜车,需要一千根竹竿,柜中的物品按这样的方式布置。你率领本部兵马把守盘蛇谷的两端,依照计划行事。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务必将一切准备妥当,到时候按计划实施。如果有消息泄露,定按军法处置。”马岱领命而去。又召来赵云吩咐道:“你去盘蛇谷后方的三江大路口,按要求把守,所需物资务必在限期内准备完毕。” 赵云领命而去。接着召来魏延吩咐道:“你率领本部兵马到桃花渡口扎营,如果蛮兵渡河来战,你就放弃营寨,向插有白旗的方向撤退。半个月内,必须连败十五阵,丢弃七个营寨。如果少输一阵,就别来见我。” 魏延领命,心中很不高兴,怏怏而去。诸葛亮又命令张翼另率一军,到指定地点修筑营寨;让张嶷、马忠率领本洞投降的一千士兵,按计划行动。众人都各自依计行事。孟获对乌戈国主兀突骨说:“诸葛亮诡计多端,擅长设埋伏。今后交战,要传令三军:只要看到山谷中林木茂密的地方,就不可轻易进入。”兀突骨说:“大王说得有理,我早就知道中原人诡计多端,今后就按您说的办。我在前面作战,你在后方谋划。”两人商议已定。忽然有人禀报:“蜀兵在桃花渡口北岸扎营了。”兀突骨立即派两名俘长率领藤甲军渡河,与蜀兵交战。没打几个回合,魏延就败逃而去。蛮兵担心有埋伏,没有追击,自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