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峥嵘伏击(上)(2 / 2)

冰冷的箭簇不时从他的头顶、身侧呼啸而过,带着死亡特有的尖锐哨音。

他强迫自己不去听身后的惨叫,不去想那些正在被屠戮的部下。

战马跃过了那名最先查看碑文的副将尚带着余温的尸体,那微弱的、即将熄灭的火把光芒在他眼角的余光中一闪而过,如同鬼火。

渐渐的,身后的惨叫声似乎远了一些,射向他这里的箭矢也变得稀疏起来,不再那么密集。

他心中微动,刘备军,果然是在盲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

这峥嵘谷,两侧悬崖陡峭如壁,中间谷道狭长难行,确是一处绝佳的伏击之地。

那块用不知名颜料写着挑衅字眼的木碑,便是刘备精心设置的致命诱饵。

夜色深沉,谷中伸手不见五指,曹军想要看清碑文上的内容,必然要点燃火把。

而火光一起,便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瞬间暴露了他们的位置,也拉开了这场屠杀的序幕。

刘备军的士卒甚至无需看清曹军的具体队列,只需朝着火光之后,沿着那狭长的谷道进行覆盖性的攒射,拥挤在谷底、进退不得的曹军,便如同被困在囚笼中的野兽,只能徒劳地承受着箭雨的洗礼。

于禁伏在马背上,一刻也不敢放松,手中的马鞭依旧一下下机械地抽打着,催促着胯下早已汗湿重衣的战马不知疲倦地向前狂奔。

终于,前方那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之中,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那是山谷出口的轮廓,在夜幕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

他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发出一声悲鸣,用尽最后的力气,载着他冲出了峥嵘谷那令人窒息的黑暗。

谷口,竟然没有伏兵。

于禁心中稍定,看来敌军人数确实不多,否则绝不会放弃在谷口这等绝佳地点再设一道埋伏的机会。

他策马又向前奔出百余步,这才猛地勒住缰绳,疲惫不堪的战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白色的泡沫从嘴角不断溢出,在地上滴落成一片。

于禁翻身下马,只觉得双腿有些发软,他抹了一把额头上渗出的冷汗,转身望向峥嵘谷的出口,那里依旧漆黑如墨,仿佛一张择人而噬的巨口。

他知道,自己侥幸逃出来了,但更多的袍泽,此刻或许还在那片冰冷的箭雨之下垂死挣扎。

他必须收拢残部,这是他作为主将的责任。

不多时,谷口处开始出现影影绰绰的人影,带着劫后余生的仓皇。

第一个冲出来的是一名骑兵,头盔早已不知去向,身上的甲胄也歪歪斜斜,脸上满是无法掩饰的惊恐,当他看到不远处伫立的于禁时,眼中爆发出强烈的求生欲,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奔了过来,口中发出意义不明的呜咽。

接着,是三三两两、相互搀扶的士卒,有的身上插着数支箭矢,鲜血早已浸透了厚重的衣甲,被未受伤的同伴架着,脚步踉跄,每一步都像是在黄泉路上徘徊。

有的虽然侥幸未曾中箭,却也是衣衫褴褛,浑身泥土,大口喘着粗气,眼神空洞,仿佛刚刚从最恐怖的噩梦中挣脱出来。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那深入骨髓、挥之不去的恐惧。

于禁看着他们狼狈不堪的模样,想到了方才在箭雨中亡命奔逃的自己,心中却并无太多波澜。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能在那种密不透风的箭雨下冲出来,已经是上天格外的眷顾了。

士卒们看到于禁那熟悉而沉稳的身影,便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灯塔,纷纷自发地聚拢过来,仿佛只有在他身边才能找到一丝安全感。

很快,于禁的身边便聚集了近两千名残兵败将。

他立刻沉声下令:“伤者退后,由未受伤的袍泽协助救治!其余人等,立刻结阵,面向谷口,以防敌军追击!”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这些惊魂未定的士卒稍稍安定下来。

(第八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