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徐州来人(1 / 2)

宴席的气氛,在方才那场精彩绝伦的切磋之后,达到了顶点,又随着时间推移,缓缓沉淀下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太史慈忽然站起身,端起酒盏,先向主位的孔融深深一揖。

“大人。”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

“慈奉母亲之命,前来北海,助大人解围。”

“幸不辱命,贼寇退散,都昌城安然无恙。”

“如今危机已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最后又落回孔融身上。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乃同郡同乡,素有交情。”

“此前曾数次修书,邀慈前往相助。”

“慈不敢不应。”

“今日特向大人辞行,望大人恩准。”

孔融闻言,放下手中的酒盏,脸上露出几分怅然,却也带着理解。

他起身,亲自为太史慈斟满一杯酒,双手递过。

“子义来去,坦荡磊落,真君子之风也。”

“融受子义突围解困之大恩,尚未图报,又岂敢强留。”

“唯有此杯薄酒,聊表谢意,为子义壮行!”

“请满饮此杯!”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人也纷纷起身,举杯相敬。

太史慈双手接过酒盏,目光中带着感激。

“多谢府君!多谢玄德公!多谢诸位将军!”

说罢,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没有丝毫迟疑。

众人亦饮尽杯中酒。

孔融放下酒杯,扬声喊道。

“来人!取黄金五百两来!”

很快,便有仆役捧着一个沉甸甸的托盘上前。

孔融指着那黄澄澄的金子,对太史慈道。

“子义,此乃融一点心意,聊作酬谢,万望收下。”

太史慈见状,连忙后退一步,摆手推辞。

“府君万万不可!”

他神色郑重,语气坚决。

“慈之老母,在北海多年,屡蒙府君照拂,恩深义重。”

“慈此来,乃为报恩,岂敢再受钱财!”

“府君厚爱,慈心领了!”

“诸位,就此别过,不必远送!”

说完,他对着众人再次抱拳一礼,转身便大步流星地向府衙外走去,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孔融与刘备等人想要挽留,却已来不及。

众人只得快步跟到府衙门前,目送着太史慈翻身上马,矫健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南门方向。

秋风吹过,带着几分凉意。

府衙门前,只剩下孔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五人,以及几名站哨的仆役。

孔融望着太史慈离去的方向,轻叹一声,似有惋惜。

刘备正待开口说些什么,安慰一下孔融。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远处的街道传来,由远及近。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一骑快马,正朝着府衙方向疾驰而来。

马上之人,依稀能看出穿的是绫罗绸缎,似乎是个富贵人家的打扮。

然而,那华丽的衣衫此刻却显得有些凌乱,沾满了风尘。

马上之人脸上亦是灰扑扑的,神色焦急而疲惫,显然是经过了长途的奔波。

几人站在府衙门口,静静地等待着那匹马靠近。

马蹄声在府衙门前戛然而止。

马上那人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翻身下马,动作略显狼狈。

他站定身形,顾不得整理仪容,便快步冲到孔融等人面前。

此人气息急促,脸上混合着疲惫、焦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居中的孔融身上,深施一礼。

“在下糜竺,字子仲,自徐州而来!”

“有万分紧急之事,求见孔府君!”

他的口音是徐州一带的,听起来并无异常。

众人目光都汇聚到孔融身上。

孔融打量了糜竺几眼,见他虽然狼狈,但气度不凡,不似作伪,便点了点头。

“原来是子仲先生,快请随我入内说话。”

孔融引着众人,重新回到了府衙厅堂。

刚一落座,还未等仆役奉上茶水。

那糜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孔融的方向,声音带着哭腔。

“府君!求求您,救救我徐州吧!”

孔融与刘备对视一眼,皆是面露惊色。

两人连忙上前,合力将糜竺搀扶起来。

“子仲先生,有话慢慢说,切莫着急!”

“徐州究竟发生了何事?”

糜竺被扶起,仍是泪流满面,声音哽咽,断断续续地哭诉道。

“曹操……曹操亲率大军,悍然入侵我徐州!”

“其军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前几日,曹军攻破东海郡……”

说到此处,糜竺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无尽的悲愤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