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沧浪(1 / 2)

山河焰 正版木十八 1335 字 6小时前

夏日的沅川城像口蒸锅,蝉鸣裹着暑气往人骨缝里钻。

郭桓站在紫宸殿的蟠龙柱下,盯着御座上那袭玄色龙袍。

”诸卿以为如何?“帝王的声音浮在冰鉴腾起的白雾里。

金砖地上漫漶着斑驳血痕——今晨又斩了三个私运粮草的世族。

郭桓看着自己的皂靴踩过那些暗红印记,笏板重重叩在玉阶:”臣请发瑶光卫驰援江北!”

满朝朱紫顿时化作泥胎木偶。

崔蘅的白须在静默中颤动,老丞相的面容已经较之此前朝会时日渐苍白。

乙弗巍的指尖划过舆图上的元江:“崔卿掌江北十二州兵符,莫非还要朕的禁军替他挡箭?”

郭桓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看见萧凝空着的朝班位置积了层薄灰,御史台的铜匦早被蛛网封住。十年前那场廷议,正是这位女御史最后谏言“疑臣不如用臣”,这才保住了崔序镇守要冲州府的可能。

“陛下!”郭桓的喉间泛起血气,“青要关若破,元江若失去屏障,沅川便是孤城!”

“廷尉是要教朕用兵?”乙弗巍笑了起来,内侍监捧着漆盘碎步上前,盘中躺着崔序的第十三封血书——信笺边缘还粘着江畔的芦花。

郭桓的指甲掐进掌心。他认得那字迹,十年前御史台秉烛夜谈时,崔序总爱用这样的飞白体抄录《韩非子》。而今血渍浸透竹简,倒像是给《说难》篇添了注脚。

退朝的钟声惊破心门。

郭桓踉跄着撞上蟠龙柱,笏板坠地的脆响惊得值殿将军按剑回首。他弯腰去捡,却见金砖缝隙里嵌着半枚带血的箭簇——不知是哪位将军留下的死谏。

“明毅。”

崔蘅的声音从身后飘来。

老丞相的蹀躞带松垮地悬在腰间,拄着手掌的手已经枯瘦得不成样子,郭桓盯着他袖口露出的半截明黄绢帛——那是今晨刚从青要关飞来的鸽书。

“老师还有什么指教?”郭桓的笑声刺痛了自己,二十年了,御史台那株被雷劈过的老槐,到底还是成了御书房的房梁。

崔蘅的叹息混着蝉声:“如今,老夫之过也。”

烈日突然晃得人睁不开眼。

郭桓抬起手遮挡着刺眼的光亮,却又很快放弃抵抗似地垂下了手,步伐沉重地离去,“老师能有什么错。”

宫道上的血迹还没洗净,值殿将军的皂靴踏过时溅起细碎的血珠,一如元江岸溅起的浪头。

江风裹着血腥味爬上青要关的城墙。

崔序望着对岸连营百里的玄色大纛,一遍又一遍地克制着心头的乱与急。

“大都督!哨骑回来了!”

亲兵的铁甲上凝着血渣。

崔序望着他空荡荡的左袖——三日前这孩子还能双手使陌刀。箭楼阴影里蜷着个血人,传令官胸前插着半截断箭,手中紧攥的明黄绢帛已被血浸透。

崔序的指尖触到了绢帛边缘,而追问的目光却也攀上了亲兵的眼眸。

“陛下说……”传令官每说一个字,唇间就涌出血沫,“说……说……”

崔序抖开绢帛,空白的锦缎上只盖着朱红玉玺,像道永远止不住血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