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7章 渐进匠法(2 / 2)

谷大用跪地哭号:「此印乃……」

「住口!」朱厚照掷出《天工开物》「验铜法」抄本,「此书明载「铅砂遇墨显青斑」,你却用朱砂掩铅,致宣府火铳哑火率七成!」他摸出火漆印,「考工院印信乃太祖遗意,容得你伪造?」

杨廷和沉声道:「通敌卖国,按律当斩。」

「准。」朱厚照扫过噤若寒蝉的官员,「马永成、高凤等,若再干预考工院事务,谷大用便是先例。」

待谷大用被拖走,朱厚照转向李东阳:「李爱卿,《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与匠户何干?」

李东阳早知圣意,展开《匠作条陈》:「天时者,农时也;地气者,材用也。今匠户困于徭役,何能「材有美,工有巧」?臣请将匠户分「官匠」「民匠」,官匠隶考工院,月粮八斗;民匠纳银代役,期满可考工院试艺,此乃「复周礼、兴百工」之举。」

朱厚照皱眉:「若民匠纳银后仍需应役,恐违「仁政」。」

杨廷和低道:「宋代「和雇」法行之有效,纳银者免役十年,十年后技艺精进,可入官匠籍,此谓「以银养技,以技强兵」。」他叩首道,「《天工开物》言「火药生于硝,硝生于石」,此等工艺,正需匠人专精,非徭役所能成。」

朱厚照望向王琼:「王尚书以为如何?」

王琼颤声道:「陛下以实学为纲,又体恤匠人疾苦,臣遵旨便是。」

退朝后,朱厚照将《天工开物》手稿递给杨廷和,内页「生熟炼铁法」旁有朱笔批注:「与宣德窑址炉渣吻合」——实为张忠伪造的考古记录。「爱卿可知,为何此书独缺「反射炉」全图?」

杨廷和瞥见纸页边缘的火灼痕迹,心中了然:「陛下是要留「古法待考」之余地?」

朱厚照轻笑:「太祖若知匠人能以算盘算弹道,必赞「格物致知」。」他摸出书包卡扣,内侧「2023」字样隐于掌心,「记住,考工院的算盘,比香火更能护国。」

杨廷和望着朱厚照离去的背影,再看手中书稿——所谓「实学经典」,分明是皇上用考据之刀,在历史幕布上裁出的透光缝。而这缝中透出的光,不是神权,是《天工开物》里的铜铁之光,是匠人们手中的锻锤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