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渔翁得利(1 / 2)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未来一个月,夏白与应天府盐商之间的争斗,得益最多的将是夏白始终牵挂的百姓。”

“夏白身为大明的状元,朝廷也因此能得到不少民心。”

\"儿臣深知其中的道理。\"

对于应天府即将上演的一幕,朱标心里早有定数。

他对此并无抗拒。

朝廷征收的盐引钱,早已如期入库。

虽然降价会导致盐税收入减少,但盐税本身的比例是二十取一,少收应天府一地的税款算不上大事,更何况夏白那边也会额外收取一些原本不该有的\"盐引\"与\"盐税\"。

总体而言,朝廷在盐税上的收益还会略高于往年。

这一切,他早就算得清清楚楚。

在朱标眼中,接下来应天府即将发生的不过是\"盐商\"间的内部纷争,他只需在一旁静观其变即可。

朱元璋点头回应。

他对夏白的事情向来兴趣不大。

既然朱标已然理清思路,他也便彻底放下心来。

朱元璋重新拿起了一个烤土豆,剥掉表皮那层微微焦脆的部分,在上面撒了些调料,不顾手中滚烫,吹了几口气后直接送入口中,尽管被烫得呼出热气,脸上却满是陶醉之色。

这土豆还真不错,烤制之后更加美味。

朱元璋接连吃了好几个,直至吃得满足才拍拍手,心满意足地起身离去。

他没多少时间能悠闲度日。

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他亲自过问处理。

朱标吃完自己那份后,也将多余的分给了周围的侍从,随后也转身离开。

他的政务负担同样沉重。

夏白的处境从一开始便已注定,单凭个人之力如何能撼动早已稳固的盐业?

然而经历挫折后收敛锋芒的夏白,才是大明需要的状元。

他可以等待,也有耐心等待。

------------

六月初六,雨后初晴。

天空如洗涤过般澄净明亮。

清晨的空气弥漫着清新的湿润气息。

应天府的街巷已经熙熙攘攘,做买卖的、做工的,早早背起工具,在街头吆喝起来。

最繁华的街道此刻不只是热闹,简直是喧嚣至极。

街巷里挤满了人,都好奇地四处张望。

今天是京盐出售的日子。

京盐,乃新科状元郎为其盐业所起的名字,京都盐业。

尽管尚未正式开业,城中早已流传种种传闻。

街巷早早就聚集了各色人群,有真心想要购买食盐的,也有单纯好奇新盐售价究竟会低到何种程度的,更不乏纯粹来看热闹的。街头一角,与京都盐业相对的位置,是一家三层高的茶楼。

茶楼三楼的雅室中,几位身着粗布外袍的中年商人,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楼下的人群,面无表情。尽管他们的外袍看似普通,内里却尽是上等的绸缎。按照官府的规定,商贾不得穿着华美的衣物,他们因此不得不在外套粗布,但私底下,这粗布之下的装束早已随心所欲。

雅室内,身材干练的罗商拿起一杯新泡的茶,冷眼望向窗外,眉头紧锁,冷笑一声:“这状元郎,确实懂得如何制造声势,盐还没卖出一颗,却成功吸引了全城的目光。”

“可惜这么多看客,谁能知道有多少人是真心想买,又有多少人只是等着看他的笑话。”

“哼。”

旁边一位圆滚滚的商人,摸了摸自己的大肚皮,嘿嘿一笑:“人家可是状元郎,心气自然高。不然怎么会每日在城里大肆宣扬,要为百姓解决困难,为百姓分忧解难,还要让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盐,吃得上盐,甚至吃得好盐。”

“只是不知道,等到真开售时,如果卖不出高价,他又会有何反应。”

“如今圣上只给他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已是第三个月了。”

罗商从怀中取出十枚铜钱,整齐摆放在桌上,看着身边的管家说道:“待会盐铺开业,帮我买一些,也算是给这位状元郎一点薄面,否则若堂堂状元被我们这些商人戏弄,我们心中实在不安。”

雅室内顿时传出一阵笑声。

其他人也纷纷从怀中掏出铜钱,委托这个下人代为购买。

罗商调侃道:“这位状元年纪轻轻,野心却不小,还未正式开售,就一直嚷嚷着要大幅降低盐价,还打着让百姓都能买得起盐、吃得起好盐的旗号,但这世上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盐这东西,说贵也贵,说不贵也不贵。”

“人人必需。”

“不吃不成。”

“但我们商人从朝廷获取盐引,再加上盐税,一斤盐的成本就已经达到五文钱,加上中间的运输费、上下打点等种种费用,成本直逼十七八文,我们自己也有家小需要供养,这盐价自然就涨到了二十文以上。”

寿州与滁州近日遭遇洪灾,导致盐料短缺,价格一路攀升至三十文一斤。有人猜测会否降价至二十五文,但罗干摇头否认,指出对方既要承担制盐、运盐的成本,又要考虑市场销售压力,如此低的价格实在难以承受,且容易被其他商家更低的报价挤垮。盐业并非适合其涉足的领域。

罗干冷笑后站到窗边,望向天色,果然时间精准无误。当封闭许久的京都盐铺大门缓缓开启,众人期待的目光却未见盐堆,而是挂着一串零的牌子,最后标示单位为“斤”。就在人群议论纷纷之际,一名文官走出来维持秩序,并解释今日开张旨在图吉利。他提到主管是新科状元,才智过人且心系民生,故投身商业以减轻民众负担。

随后,他宣布七日内购盐仅需十八文一斤。此言一出,现场瞬间沸腾,人群蜂拥而至。文官几乎被推倒,周围居民争相购买,显现出极高的热情。近几个月以来,应天府的盐价持续上涨,这样的优惠自然引起强烈反响。

最初定价二十五文,后来攀升至三十文,且仍有继续上涨的势头。

那文官勉强站稳脚步,也被眼前的状况惊得不轻,不过在开售之前,夏白已多次叮嘱,所以他还能勉强保持镇定。

他知道民众对低价盐的渴望,这两个月盐价被其他盐商刻意抬高了。

起初听到盐价上涨,大家还挺高兴的,因为他们的盐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但随后夏白一番话,让他们立刻警醒。

商人绝不会无缘无故获利。

怎么会有人听说同行抢生意后,反而故意抬高盐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