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看顾家,先不说这些年怎么样,就说现在,顾家都沦落到如此境地了,竟然还有人愿意把如花似玉的闺女嫁到他们家,就这样的人家又能差到哪里去。
反观我们孙家,从祖辈上开始,人家就弃之可惜,咱们想再似祖上那样辉煌,恐怕简直如同做梦。”
“腊梅娘说的有道理,那咱们呢?
总不能,世世代代,祖祖孙孙都一辈子待在此地?”
“不待在此地,难道还能去别的地方吗?
不说远了,就是去趟城里置办点东西,都得交两个进城的税,难道去其他地方就不用了吗?
唉,出门在外怎么可能不花钱,不花钱那还叫出门吗?”
“你急什么呀?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我们怎么不知道你话里的意思呢?”
“就是,可是腊梅娘,你要知道,不是谁家都能供出一个秀才老爷,更不要说举人、进士了。
就咱们这个条件,恐怕举全族之力都未必有那个能耐。
别看咱们最近这几年是富裕一些,那也是跟周边的人比,跟城里那些有钱的人比,咱们恐怕连人家的脚趾头都是比不上。”
“唉!
可是连试都不试,你们就甘心吗?
我反正不甘心,有条件说什么也得供家里的孩子读书。”
一时间,这话不知道问倒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陷入沉思当中。
就知道,从这天以后,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会咬紧牙关,送家里适龄的男孩子进学堂。
哪怕他们都知道,大部分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也依旧送他们进学堂,哪怕就是读三两年的书,也比目不识丁的好。
说不定谁真有那个本事一举高中,那他们孙家湾可就有出头之日了。
乃至于此举,在附近十里八乡没少引起轰动,可惜不管是那个村子里的那个庄户人家,都不如孙家湾富裕。
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谁让他们没有那个能力。
同时,他们再想在私下里找借口跟孙家湾的亲戚借钱或者是借粮,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任孙家湾的乡亲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无形当中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谁家没有几门穷亲戚。
每当这个时候,就有人不禁的感慨道。
“还是顾家好呀!”
“这话说的还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谁说不是呢?
别看顾家人口少,看似谁都能欺负他们家,其实谁家也不敢欺负他们。
先不说顾家有两个儿子,就说顾家大兄弟,不仅识文断字,还有一身的本领,要不是他受家族的影响,想来前途不可限量。”
“可不是,哪怕就是到了咱们这个穷乡僻壤之地,不能发挥他全部的才能,只需要露出一点点也比咱们强。”
“还真是如此,而且他那个媳妇也不是等闲之人。”
“没错,要不然也不能单凭手艺就能养家糊口。”
“唉,说到底,还是咱们没有他们那个本事。”
“你这话我可不同意,要是咱们跟他们的出身一样,我还就不信过的能比他们差?”
“有道理,可惜咱们没有他们那样的出身。”
“要不怎么说,咱们不如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