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出谋划策(2 / 2)

汉末听雨 青竹小妖 1677 字 18小时前

蹇硕又一次被说服,点头沉思亦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时局发展,看得如此通透,此实为大才。自家还得好生对待才行。

“你既已算准陛下会启用内官,编练新军。可能推断出陛下何时会下诏编练新军?”

“半年之内。”

‘啪’地一声,杯子掉地上摔碎。蹇硕原本也只是问问,并不觉得他有如此本事,能推算出来。可听到他好不犹豫的给出答案,心中还是震惊不已。若真被他言中,便是神人矣。

“这改刺史为州牧之诏令才下,四方流寇尚未平息,陛下岂会半年之内,就编练新军?”

“会,并非某信口开河。而是半年内定然下诏,编练新军。”

“为何?”

“因为时间。陛下虽春秋鼎盛,却是早衰之像。某在民间,亦听说陛下龙体常欠佳。具体如何,陛下心中自然最清楚。何况编练新军,耗时长久,必然越快开始越好。所以某猜想陛下为大汉天下计,亦为未来天子计,定会在半年之内编练新军。”

蹇硕再看他,心中有些发毛。对面站的,似乎是个怪物。仅凭这么点信息,居然连时间都能推断出来。若为真,当是经天纬地的大才。不过他所说的,一切都还未发生,尚不能证实。是以一切还要待半年后才见分晓。蹇硕这才安心些。

“你说的这些,半年后自有分晓。某便听你之言,半年后若一一得证,定拜你为上宾。”

“上宾无所谓,只需黄门得势后,关照某一二便可。”

“你费尽心机见某,便是为半年后某关照你一二?”

蹇硕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何况半年之后的事,谁说得准?这番作为,让人费解。

“某与天一楼争长短,没有个大靠山怎行。”

“你若都言中,便是当世大才。某定为你举荐,到时择地为官,又何必再与天一楼计较。”

周晨摇头,心说我若不与天一楼计较,便不会找你了。何况明年刘宏一死,董卓进京,跑都来不及,还说什么做官。

“眼下某并无出仕之心,只想经营手中产业。何况某与人有约,不好食言。”

于是周晨又将与王德仁的约定,以及自己的遭遇细细说与他听。蹇硕听着也不甚唏嘘,原来看着柔弱公子,还有如此英勇的一面。自己这目光看人还是不准。既然想结交于他,定当为其查访。洛阳为官,去年出京的周姓官员,应是好查。回去得闲,翻一翻宫内卷宗,定然可找些眉目。到时再来告知与他,定也是一番人情。难怪上次陛下征聘于他,都被他拒绝,倒是个孝义两全之人。

虽然周晨这一番推断,蹇硕心中已信了七八分,但仍然得警告一番。若不然一介商贾,便可随便在内官面前乱语,威仪何在?

“虽然你说的都有些道理,某姑且听信。若到时候你所言皆虚,某可饶不得你。”

“黄门放心,只管照某谋划行事,保管到时候大将军都得听您的。若不成,某任您拿捏,绝不反抗。”

‘嘭’,又一只杯子掉落。这厮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能提升自家地位,成为陛下心腹,已是邀天之幸,居然还说要让自己令得动大将军。这海口夸得太大,原本的信任,不由又减两分。鼓起眼睛又打量他一番,他到淡定,还一脸认真的样子,不像戏言。

“某这便等着。若真成事,你只管开口。莫说一个天一楼,便是要成皇商,要盐引铁引,某亦为你出头。”

说完又抛给周晨一枚令牌。

“持此令找高勇,洛阳地界里大小事务,他定会维护。不过你可莫仗着此令胡来,某给你只想让你有些自保之力,不想你因些小事死于非命。”

“多谢黄门,某谨记于心,不会给您添乱。”

于是蹇硕又吩咐几句,留下联系手段,便端茶送客了。只态度比之前进门时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