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出谋划策(1 / 2)

汉末听雨 青竹小妖 1677 字 14小时前

大比进行得如火如荼,登台献艺的花娘,都使尽浑身解数,赢得满堂喝彩,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投花唱名之声,此起彼伏。那些富户豪商,见着自己喜欢的,全然不在乎钱财,只为占得鳌头,博美人一笑。

正看得尽兴,门外响起敲门声。周晨回头,开门便见俩宦官,恭恭敬敬的立于门口行礼。

周晨连忙还礼。问明来意,便随他们离开。七弯八拐的,不知绕到何处,约莫走了一盏茶的工夫才在一小房间前停下。进门之前,两个宦官还要搜身一番,这才放行。

进门之后,便见蹇硕在正堂高坐,端茶细品。

“拜见蹇黄门。”

虽不是第一次见,蹇硕还是又仔细打量他一番。身形瘦削,裘袄紧裹,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嘴唇单薄,鼻梁高挺,脸颊修长而又苍白,平庸之姿。属于见一面给人留不下什么映象的那种。只是眉宇之间隐有阴气,似是个阴诡之人,无甚阳刚之气,蹇硕不喜,自也不会给什么好脸色。自己虽是阉人,却平生磊落,不喜阴诡之人。所以与张让那群人,也不怎么合得来,十常侍里始终无自己的名字,地位始终在他们之下。今日若不是窦家人开口,自己更不会出来见他。何况上次陛下招揽于他,他辞而不就,而今却来找自己,有何居心?

“便是你两次三番的想见某,意欲何为?”

“我的意图先不着急,黄门可想听听我能为您带来些什么?”

只有让他知道自己可以为他带来什么,才有可能让他为自己做些什么。直接提需求,多半是得不到满足的。自己这招,先把吊起他胃口,不论如何,也不至于马上被赶出去。

蹇硕倒是第一次见如此推销自己的,不过到底是宫中人,见过世面。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只继续细品着杯中清茶。似乎漠不关心,却又开口问道:

“你能带给某什么?”

“能给黄门带来地位,陛下出行,黄门不必再立于常侍之后。能让黄门受陛下赏识,得陛下宠信。能让黄门飞黄腾达,权势滔天。”

‘呵呵’,蹇硕轻蔑的笑起来,未免幅度太大,将茶洒出来,随手将茶杯放下。抬眼看着周晨,居高临下,如观地上蝼蚁。心中感叹,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什么话都敢说。初生牛犊,果然不畏猛虎。自己今日心情好,也不欲计较。

“少年人心高气盛,某理解。不过往后可得小心些,不是每日都有好运道。”

眼看他要叫人送客,即使被他盯得如芒在背。仍硬着头皮说道:“求黄门再给某一盏茶的时间,容某再分说一二。若黄门仍不信,某任凭处置。”

“说,你只管说。”

蹇硕玩味的答复着。心中打定主意,若他说不出个道道来,便定叫这口出狂言的小子知道知道‘怕’字怎么写。

“某知道黄门定然觉得某大言不惭,但办到某说的,其实不难,读几本兵书便可。”

“如今天下纷乱,流贼未灭。刘焉上表,改刺史为州牧,加强地方权威。此法虽能平流贼,却也是饮鸩止渴。地方威权甚重,朝廷威权便轻,久之天下百姓便会只知有州牧,不知有天子。此必将成为陛下的心头大患。如此推论,黄门觉得然否?”

身为小黄门,朝堂之事,蹇硕自然明了。要不要改刺史,朝堂争论多日。衮衮诸公,岂有不明白刘焉此议的弊端。只是地方事急,只能同意此议,以解燃眉之急。蹇硕点头同意,示意他继续。周晨便继续分析道:“朝廷要除此大患,陛下与诸臣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兵。只有朝廷掌握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百战精兵,才能震慑诸侯。再辅以手段,才能解决此心头大患。”

蹇硕若有所思,之前直觉得他弱不禁风,不够阳刚。而今看来,他目光倒是长远。如今一道政令才下,他便将朝廷之后几年的手段都看穿。又有诸多奇思妙想,果然是个人才。人不可貌相,古人诚不欺我。难道他之前并非口出狂言,而是胸有成竹?

“朝廷要掌握精兵,与某又有何干?”

周晨摇摇头,看来他还是不明白,便索性说得更明白些。

“所谓精兵,并不是指朝廷当下之兵马,而是另练新军。朝廷当下兵马,大部都已成武将私产,地方驻兵,又听从刺史州牧之令,所以陛下肯定会另练新军。而且新军定然要牢牢掌控于陛下手中。所以新军首领必为内官。而黄门您身材魁梧,面向阳刚,比起其他内官,此一点便占优不少。黄门再读几本兵书,在陛下面前偶然显露一番,好让陛下知晓您有知兵之能。如此新军首领,必定非您莫属。”

被他这么一说,蹇硕眼前似乎开了扇新窗,打开了新世界大门。顿时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似乎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兵权,便在不远处向自己招手。然而回过神来,他的说法还有些漏洞。

“你怎知陛下定会用内官为新军首领?”

“大将军以天下流贼未靖为由,至今不肯归还兵权,已然威权过甚。若新军再归其统领,怕是要尾大不掉的。况且这天下纷乱,军权只有捏在自己手中,才能放心。所以某断定,陛下定会以内官为新军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