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们将饮尽最后一滴鲜血(2 / 2)

伊万走上前去点了点头,抓起一块枪托,掂了掂分量,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这RpK的枪管是冷锻工艺制造的,耐磨性很强,但弹膛的膛线磨损得厉害,精度下降了不少。”

伊戈尔眼睛一亮,拍了下桌子说:“你懂行啊!这枪的弹膛设计有缺陷,7.62毫米子弹的膛压太高,长时间射击容易过热,我一直在琢磨用钨合金内衬来解决这个问题。”

伊万放下枪托,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慢条斯理地说:“钨合金耐热性好,不过成本太高,换成铬钼钢也能提高耐用性,而且还更便宜些。你对散热槽的设计有什么看法?”

正当两人交谈正欢时,库马尔站在一旁,忽然插话道:“修枪这活儿挺辛苦吧?一天能挣几个卢布?”

伊戈尔愣了一下,挠了挠头,苦笑着说:“辛苦倒算不上,就是觉得没意思。修一把枪也就挣十卢布,够买点面包和土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库马尔点了点头,语气随意地说:“十卢布,连一顿热乎的肉汤都喝不上,太委屈你这一身手艺了。我那儿有活儿,能让你吃得饱、穿得暖,还能真正干一番事业。”

伊戈尔眯起眼睛,试探着问:“什么活儿?”

库马尔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跟我干,年薪用美元结算,和别利亚科夫一样,包吃包住,怎么样?”

伊戈尔一拍大腿,扔下抹布,咧嘴笑道:“干!这破地方我早就待够了,修枪修得手都起茧子了。”

他顿了顿,指着伊万手里的设计图,兴奋地说:“这家伙有改良散热槽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能让RpK连续射击三千发不炸膛。”

伊万凑过去,眯着眼盯着图纸,语气认真地说:“这想法不错,但散热槽的间距得调窄点,大概0.5毫米左右,不然高温下热变形会影响膛线精度。”

伊戈尔哈哈一笑:“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要是再加上一个强制风冷系统,散热效率还能翻倍。”

伊万摆摆手,皱着眉说:“风冷可以,不过得改机匣结构,重量要控制在两公斤以内,不然士兵背着会抱怨。”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火朝天,从膛压到散热,再到枪管材质,专业术语不断冒出。拉吉挠着头,小声嘀咕:“少爷,他们在说什么呀?”

库马尔淡淡一笑:“他们在创造未来。”

别利亚科夫在一旁喘着气插话:“我还有几个老同事,都是航空和机械方面的专家,都在莫斯科附近艰难度日,要不要一起找来?”

库马尔点了点头,拍了拍手说:“都找来,待遇一样。”

别利亚科夫又跑了好几个地方,招来了三名专家:一个是米格 - 29的引擎设计师,满脸皱纹,拎着个破手提箱,走路颤颤巍巍;

一个是坦克传动系统的工程师,有点驼背但是眼神却透着倔强;

还有一个是直升机旋翼专家,头发花白,穿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大衣。

他们听说能有如此报酬丰厚的工作,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收拾东西的速度快得如同一阵风。

火车上,库马尔靠在硬邦邦的座椅上,车厢里冷风从窗缝钻进来,他裹紧大衣,正闭目养神时,电话响了,是父亲阿伦打来的。

阿伦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几分欣慰:“库马尔,好消息。巴尔·萨克雷已经帮咱们拿下了新孟买的那块地,钱我也付清了,没出什么麻烦。”

库马尔睁开眼,嘴角微微上扬:“太好了,父亲您辛苦了。”

阿伦爽快地答应道:“放心,我很好。你在苏联那边怎么样?”

库马尔揉了揉眉心,语气沉稳地说:“装备弄到了,人才也招了一些,很快就返程。”

挂断电话,他靠回座椅,又拿起电话打给了发电厂的盟军工程师:

“新孟买那块土地已经拿下了,可以建造矿石精炼厂了。”

“收到,指挥官,建造矿石精炼厂需要耗费两千资金,现在主基地还剩下两百单位资金。”

盟军工程师威廉用一口低沉的伦敦腔回应着。

库马尔心中暗自思忖:“新孟买的地定下来了,苏联的装备和人才也到手了,1990年也快过去了,但这就是属于我的年份。”

四人带着别利亚科夫、伊戈尔和其他专家挤进车厢,这列火车在那些苏联军官的操作下堪称是他的专列,前面载客,后面装货。

车厢里装满了装甲车、直升机和枪械,空气中混杂着冷砺的金属味道。

火车轰鸣着向黑海港口驶去,窗外的雪原在夜色中渐渐模糊,伊万和伊戈尔还在角落里热烈地讨论着枪械设计。

伊万敲了敲桌子,语气兴奋地说:“要是把枪管壁厚增加0.2毫米,耐压性还能再提高一些。”

伊戈尔摆摆手,皱着眉反驳道:“不行,太厚会影响散热,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拉吉听着他们的讨论,头晕脑胀,凑到库马尔身边小声嘀咕:“少爷,你确实让我有点看不懂了,你好像一下子就能看到未来一百年。”

“就像……就像传说中的转轮圣王一样。”

库马尔凝视着窗外,嘴角勾出一丝笑意。

“我只是比别人多看三十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