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北上(2 / 2)

“督军,为何不直接在幽州附近与辽军决战?那里地形我们熟悉,且百姓对我们支持甚高,会与我们一起守城”赵强不解地问道。

李云湛面色凝重地看着赵强,缓缓说道:“赵强啊,你所关注到的只是眼前那看似明显的优势罢了,但你可曾想过这背后潜藏着怎样巨大的风险?就拿幽州来说吧,此地虽因我们对其周边地形较为熟悉以及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乍一看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此处曾经可是辽国的统治中心所在呀!人心之复杂远超乎想象。众多百姓与官员们都已在辽国的统治之下生活了多年之久,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与契丹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关联。倘若真要在此处展开决战,万一那些人受到辽军的蛊惑与煽动,甚至不惜与敌人里应外合起来,那最终会酿成何等可怕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呐!”

说到这儿,李云湛稍稍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后接着道:“相较而言,密云和檀州一带的地势则显得尤为险要,这种地形对于我方军队部署伏击战极为有利。而且,它们还远离幽州的核心区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为战事引发百姓恐慌以及内乱的风险。只要我们能够巧妙谋划,在此精心布下一张天罗地网,便有望成功地将耶律仁先率领的那八万雄师诱入这个包围圈之中,届时便可凭借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一举奠定胜局!”

赵强听完李云湛所说的话语之后,心中已然明晰对方所阐述的战略意图,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觉得这一计划充满着极大的风险。于是乎,他面色凝重地开口道:“督军大人,您所提及的战术穿插策略确实精妙无比,但不得不说其中存在诸多隐患啊!要知道,执行这种任务必然需要轻装上阵,根本无法携带过多的物资以及充足的弹药。虽说咱们的火枪和火炮威力惊人,可一旦弹药耗尽,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呐!届时,烈火、钢铁、近卫这三大军团总计一万二千大军,将要直面多达八万之众的辽军,展开一场近身肉搏之战。恕我直言,以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来看,想要取胜恐怕希望渺茫啊!”

说到此处,赵强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深吸一口气,再次补充道:“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目前顺州、檀州以及密云等地尚掌控在辽军手中,而想要在短短五六天之内攻克这些城池,着实是个未知数啊!万一未能如期得手,那咱们可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啦!依我之见,如果能将战场设定在幽州城的话,则情况将会大不相同。毕竟那里有新招募而来的众多士兵,再加上那些刚刚分得田地的老百姓们,他们必定会齐心协力协助我方守城。更为关键的是,工业司也位于幽州城中,如此一来,弹药的供应便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前脚这边刚刚制造完成,后脚就能迅速投入使用,从而确保我军始终保持强大的火力输出。”

李云湛觉得赵强说得很有道理,但他还有自己的考虑。自己手头还有二十多张“锦鲤气运卡”,这意味着即便在战场上遇到不利局面,他也能够凭借这些气运卡扭转乾坤。然而,赵强并不知道这一切,他所提出的方案是基于最稳妥的军事策略,即利用幽州城的地理优势、新招募士兵和百姓的支持,以及工业司的弹药供应,确保在守城战中占据主动。

李云湛见无法反驳赵强便说道:“赵强,军人守则第一条是什么,告诉我。”

赵强微微一愣,随即挺直了腰板,朗声回答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

李云湛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说得好。军人的职责就是执行命令,而不是质疑命令。你的担忧我都知道,但作为军人,我们必须相信指挥官的决策。我不会让你和兄弟们去打无把握的仗。”

随后,夜幕深沉,只有点点星光点缀着漆黑的天幕。赵强心急如焚地带着简单的行囊,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钢铁团,去接任团长之职。

而另一边,烈火团这边也收到了来自李云湛的紧急命令。此时的烈火团可谓士气如虹,刚刚以雷霆之势攻下了易州城,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正欲一鼓作气继续攻打涞水县和容城县。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北上的命令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的心头。

作为烈火团的统帅,张烈心中自然也是有所不甘。毕竟眼前大好形势,眼看着就能扩大战果,可军令如山倒,他深深地明白身为一名军人,首要的职责便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于是,尽管心有不愿,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迅速做出了应对措施,重新调整作战部署。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张烈决定留下几百名精锐士兵驻守易州城,以防敌军趁虚而入。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着烈火团的主力部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在集结部队的时候,张烈面色凝重地站在高台上,对着下方密密麻麻的士兵大声喊道:“兄弟们!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好不容易才打下了易州这座城池,现在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但是,督军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们身为军人,就必须无条件服从!所以,我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兄弟守城,其余主力将跟随我一同北上。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前往密云和檀州支援那里的战斗,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是一项关乎全局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