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接到别山君书信的道教掌门虚无真人派出了百人道徒豪华团队西行西天。
真人一词来自于《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按照别山君指点创造的道教分为仙人,圣人,真人为三清。
仙人乃修身养性得道者,圣人乃参悟天地得道者,真人乃德高望重执教者。
所以,仙人是道教终极追求(比如天尊,帝尊,仙尊,星尊,元尊),圣人是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比如老子庄子),真人是道教世间执教者尊称。
真人之下是道长,方士,(可至各地建庙宣道,亦可称呼丈丈),道士,居士,修士,信士,信徒为七修。
道教出自道家,道家崇尚清修无为。
被别山君指导的道教宗旨乃劝导众生平等,化解人生苦难,修善于道求取解脱。
百人道教西行团由虚无真人座下大弟子虚空道长带领。
虚空道长本是周国王族,周国早已灭国,国破家亡万念俱灰的周国公子姬苍在接触到道教这个新生宗教后一头扎了进去,他跟着师傅虚无真人寻找生命之真谛。
当虚空听说西方天竺有更高深的宗教后,他欣然前往。
来到天竺,见到别山君书信中说的佛教及佛经后,他第一时间便开始了研读佛教。
当然,因为翻译的奇缺,不,简直是找不到能翻译佛经的人才,所以虚空花重金找到位不识中原字的中原奴隶,好在这中原奴隶能看懂梵文佛经。
于是,翻译用自己粗浅知识口译佛经,虚空记录整理佛经。
虚空道长接触的第一部佛经内容分为经,律,论(应该是后世的大藏经),他是释迦摩尼弟子整理成书,这和《道德经》与《论语》都由弟子记述成书一样。
圣贤述而不着,东西方竟然同理,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其后虚空又陆续记述整理数部佛教,让虚空和众道门第一次直视这个叫佛教的宗教与新兴的道教不同之处,甚至于佛教的可怕之处。
相比于新兴的道教,佛教对生死的研究透彻而深远,特别是其自下而上对于底层穷苦黔首的诱惑力,比道教这个自上而下关注贵族个人修养的宗教更有吸引力与扩散性。
特别是中原很少关注谈论的死亡,佛教佛经有系统性的因果论,轮回论,惩恶扬善论,为了恐吓世人,佛经竟然创造出十八层地狱模式。
中原文明对于死亡有三问,一是子路问孔子怎么样祭鬼神?
孔子答:连人都没伺候好,怎么祭鬼神。
子路又问:“那死了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