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那天,村委会全票通过我们的\"黄山-阿尔卑斯文化交流中心\"方案。李主任拿着规划图的手在抖:\"真能吸引那么多老外?\"
\"不止,\"我指着图纸上的双语学校,\"还有想送孩子出国的中国家庭。\"
角落里,奶奶正教艾玛腌臭鳜鱼。瑞士姑娘们捏着鼻子围观,直到马克西米利安勇敢尝了一口,然后瞪大眼睛:\"像蓝纹奶酪!mega lecker!(超好吃)\"
艾玛的眼泪掉进腌缸。奶奶用沾满辣椒的手抹她的脸:\"傻丫头,吃惯就好了。\"
初雪覆盖黄山时,我们收到穆勒的邮件。他转发了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报道——《当阿尔卑斯遇见黄山:中瑞教育新实验》,配图是艾玛穿着旗袍带孩子们唱德语版《采茶歌》。
\"董事会决定投资你们的项目,\"邮件结尾写道,\"顺便,我女儿报名了明年研学团。\"
壁炉前,艾玛蜷在我怀里翻看新收到的家长信。周小林写道:\"被选为德语课代表啦!以后要当文化交流大使。\"信纸角落画着黄山和少女峰,中间连着彩虹桥。
窗外,今年第一朵腊梅正破雪绽放。我们相视一笑,想起那个在少女峰争吵的雪天。如今争吵化为养分,培育出这片超越地理的土壤——不中不西,又中又西,像杂交的梅树,开出独一无二的花。
后记?
马克西米利安回国前偷偷问我:\"程先生,您和Frau Schmidt谁追的谁?\"
艾玛抢答:\"是黄山追的阿尔卑斯!\"
后来这句话被刻在文化交流中心的门楣上,中德双语,镀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