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深圳·八(1 / 2)

南头记忆博物馆开业三个月后,美琪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1950年代的古城街景,角落里站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手里拿着卷图纸。

\"这人像不像王家的曾祖父?\"美琪把照片投影在工作室墙上。

我调出王家老照片对比,轮廓确实相似。但更引人注意的是他身旁的木箱,箱盖上印着模糊的英文:\"hK ARchIVES\"。

\"香港档案馆?\"美琪的指尖在屏幕上划出火花,\"那些地契原件可能还在香港。\"

我们以学术调研名义申请调阅档案,却被告知1946-1960年的部分资料已被封存。接待我们的老管理员压低声音:\"十年前有人来销毁过文件,我们抢救下来几箱。\"

在九龙仓库发霉的纸堆里,美琪翻到本泛黄的登记簿。1953年8月17日的记录写着:\"南头地契托管,见证人:王、林\"。

\"林?\"我心头一跳,\"你母亲娘家姓什么?\"

美琪的咖啡杯突然翻倒在资料上。褐色液体晕开时,我们看清了被水渍显影的钢笔字——正是\"林\"字。

回深圳的高铁上,美琪一直盯着窗外飞驰的荔枝林。直到列车广播报出\"福田站\",她才开口:\"我妈说过,外公当年是深圳河上的摆渡人。\"

林老太太见到那本登记簿时,手里的药碗摔得粉碎。但她只是反复擦拭溅到相框上的药汁,直到美琪按住她颤抖的手:\"妈,王家和林家到底有什么约定?\"

窗外蝉鸣突然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