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本草记:黑参道缘录》第一卷 春生卷:青帝授玄根(2 / 2)

“以火炼药,如以阳化阴。”他将玄参片铺于云母片上,置于中层汞火之上。只见药片遇热微微蜷缩,渗出细密油珠,色由墨黑转为紫褐,清苦之气与丹炉中硫磺、雄黄的香气交融,竟化作一股清凉香,如雪山融水般涤荡心脾。“硫黄性热,玄参性寒,相制为用,可去丹毒而存真精。”他想起《丹经》所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阴阳相济,方能结就金丹。”

炼至三更,玄参片已化为深紫色薄脆。玄真子取一片含于舌下,只觉一股清凉之气从舌根升起,沿任脉下至丹田,再沿督脉上达百会,周身毛孔张开,如临雪山之巅。“此药能通任督二脉,调和气血!”他观炉中丹火,见原本炽烈的红光竟掺入一丝幽蓝,“玄参入炉,如玄武镇北方,制朱雀之躁,此乃性命双修之秘。”

他取来五色彩线,将玄参片穿成串,悬于丹房中央。见彩线随药气飘动,形成五行相生之阵:青线(木)引紫气,赤线(火)融黑气,黄线(土)聚白气,白线(金)凝青气,黑线(水)承赤气,“此药能调五行之气,通脏腑之络。”又以丹火余烬温酒,投入玄参片,见酒色由清转紫,饮之甘冽清苦,“酒为百药之长,引玄参入经,效力更宏。”

第六部分:天人交感明医道

晨曦初露时,玄真子开炉取药。只见玄参片上凝着一层白霜,如银河落九天,“此乃药性升华之象。”他取来戥子,称得玄参干品九钱,“九为阳数之极,此草得阳精而能滋阴,故配阳数。”又取秋梨、冬蜜与玄参同蒸,“梨润肺,蜜和中,与玄参相须为用,可增金水相生之效。”

忽听洞外泉声如琴,原是春汛来临。玄真子临窗远眺,见山峦如黛,溪水如练,“夫医者,意也,顺天地之意而调人身。”他想起昨日见一樵夫,因常年负重而患“鹤膝风”,关节红肿灼热,正属阴虚火旺、痰瘀互结,“若以玄参配黄柏、苍术,清热燥湿;配丹参、乳香,活血止痛,必能应手而愈。”

他取玄参片贴于丹田,闭目内视:见体内相火妄动之处,遇玄参之气如冰雪消融,肾水得补而涵木,肝木不亢而脾土得安,“此乃‘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又以玄参片擦试铜镜,见镜面生雾,如人呵气,“此草能生津液,故润脏腑。”

此时有松鼠衔来松果,放在玄真子脚边。他见松鼠前爪红肿,知其患“血热”,遂以玄参汁涂之,片刻肿消。“松鼠属肾,此草入肾,故能治肾经热症。”他抚松鼠背,见其毛色更黑亮,“黑入肾,此草补肾之功显矣。”

第七部分:青帝降符留仙韵

正当玄真子绘图之际,洞外忽起异香,百鸟和鸣如奏仙乐。只见一只三足青鸟衔着青玉符飞入,玉符上刻着“玄水之精,火炼乃成”八字。青鸟羽毛青碧如翡翠,喙赤如丹砂,爪黄如蜜蜡,绕炉三匝,翅尖扫过之处,丹炉中腾起青焰,玄参片上浮现出蝌蚪状符文,正是上古“玄”字。

玄真子慌忙稽首,口占赞诗:

青帝乘云春令行,天台深处启玄英。

紫花吐火融金气,黑根凝霜化水灵。

三气合和通脉络,五行流转定身形。

从今识得长生诀,不向蓬莱问姓名。

拜罢,青鸟振翅化作一道青光,融入玄参之中。洞外草木竟在瞬间抽出新芽,连崖壁上的青苔都泛出翡翠光泽。玄真子取玉瓶收贮玄参,见瓶中符文闪烁,与天上二十八宿遥相呼应,“此草已得天地灵气,当名‘玄参’——玄者,幽远不测;参者,参赞化育。”

他将玉瓶悬于丹房中央,见瓶中玄参片自动旋转,形成太极之象,“此乃阴阳相济,生生不息。”又取少许药末撒于岩缝,见瞬间长出新草,根色如墨,花发紫黑,“此草得天地之种,可繁衍济世。”

自此,玄真子以玄参为主药,创制“玄参丹”“增液汤”等方,治愈山民阴虚诸症无数。更将炼丹之火候,合于医道之寒热,谓“人身如鼎炉,气血如丹药,阴阳如火候,此乃天人合一之至理。”这正是:

春生卷里藏真趣,阴阳炉中炼妙丹。

欲知夏日炎蒸事,且听下回《夏长卷:火鼎淬玄参》分解。

结语:观物悟心道自通

玄真子春日寻玄参,非为草木之形,实为天地之道。夫春者,万物萌动,阳气升发,此时采药当取其“藏而不泄,生而不亢”之性。玄真子观玄参上紫下黑,得水火既济之象,正合春季“养肝体而制肝用”之法。此卷所述,看似神话,实则暗合医理——观草木之形色,可知其性味;察生长之时令,可明其归经;合天地之五行,可定其功效。

赞曰:

东风吹醒万灵根,玄真子探造化门。

五行眼底成丹篆,六气胸中化道纹。

紫花解语通三界,黑根含章济四村。

春生一卷玄机露,留与人间辨假真。

欲知玄真子夏日如何以玄参调和暑热,又在炼丹时遇何天地异象,请听下回《夏长卷:火鼎淬玄参》详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