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本草记:黑参道缘录》
楔子:混沌剖判阴阳契
天地未分之际,玄黄如鸡子,鸿蒙中孕太极。盘古开天辟地,清阳上浮为九霄,浊阴下凝作五岳,呼吸化作风雷雨电,精血融成江海湖泽。自此四象轮转,春木荣、夏火盛、秋金敛、冬水藏,五行相生相制,万物遂得化生。岐伯尝言:“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医之妙,正在于观草木之形色,察金石之性情,以合人体脏腑之需,此乃天人合一之至道。
东汉光和年间,浙江天台山有炼丹羽士,道号玄真子。其人眉如霜雪,目若寒星,常负青铜药斗行于烟霞间,腰间悬罗盘以测五运,袖中藏《灵枢》以辨六气。他居山四十载,见朝露映日、暮云合璧,悟得“草木有灵,禀天地之精;金石有性,含阴阳之妙”。这日恰逢春分,玄真子观天象见木星莹然,地气蒸腾如白虹贯日,忽抚掌而起:“今岁甲木司天,风气主岁,当寻水润金制之物。”遂携鹤嘴锄,踏碎满山晨露,往天台山幽壑而去。正是:
太极分判阴阳路,五行铸就医道魂。
丹炉未启玄机现,先向青山觅药根。
第一卷 春生卷:青帝授玄根
第一部分:东风裂冰观物化
孟春正月,东风解冻,溪涧中浮冰碎裂如古玉残片,随波流转时碰撞出清越之声。玄真子行至山南水北的坡地,见冻土层泛起潮润的黑气,如墨汁在宣纸上晕染。他蹲身拨开枯萎的蕨类,见数株草本植物破土而出——芽苞裹着紫褐色鳞片,顶破土层时竟带起一圈玄色细砂,在朝阳下闪烁如星子。“《月令》云:‘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今岁木运太过,风气偏胜,当防肝木亢逆乘脾。”他喃喃自语,指尖抚过芽苞边缘,感其微凉而有韧性,恰似春日柳枝含而未发之态。
忽有山鹧扑棱而起,翅尖掠过草叶,惊落三两点露珠。玄真子循声望去,见那草本植物茎秆如竹节中空,初生叶片对生如羽,叶边细锯齿泛着银白光泽,竟似用冰棱裁成。他取出青铜罗盘,见指针微颤指向震位(东方),又以指甲轻刮叶背,嗅得清苦之气中裹挟着一丝腥甜,“此味属木,性主升发,然其气清冽,或具沉降之能。”正思忖间,山风卷过坡地,百草伏地,唯此草茎秆挺立,叶片轻摇如揖,暗合“风动而不折,水濡而不腐”之理。
玄真子席地而坐,取出刻有二十八宿的铜尺丈量草高:恰长六寸,合六爻之数。他又见草根周围土壤中嵌着五色石子——青如松石、赤如丹砂、白如石英、黑如磁石、黄如琥珀,“此乃五行之精汇聚!”遂以罗盘测其方位:根朝正北(水),花朝正南(火),茎朝正东(木),叶朝正西(金),中心土黄,“五方五气,尽聚于此草!”
此时溪涧冰融之声渐响,如环佩相击。玄真子见冰下有小鱼逆流而上,忽悟“春气升发,草木应之”,此草破土于东风之时,必含春木之生发,又具冬水之封藏,恰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之理。他以手指蘸取草根旁的土壤津液,尝之微苦而涩,“苦属火,涩属金,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此乃五行连环之妙。”
第二部分:紫花燃火辨五行
刨开三寸浮土,果然见一纺锤状根块:长约七寸,粗如儿臂,表皮褶皱如古鼎铭文,色黑如淬过火的玄铁,却在阳光下透出暗红光泽,恰似太极图中黑鱼的眼睛。玄真子双手捧起根块,觉其重若金石,触手却温润如羊脂玉,指腹按之,竟有细密水珠渗出,“此乃水中有火,阴中含阳!”他想起《周易》“水火既济”卦,知此草必通天地阴阳之变。
此时草茎顶端已抽出花序,唇形小花如蝶翅展开:上唇两裂似朱雀展翅,下唇三裂如玄武摆尾,花瓣深紫近墨,脉络却透着金红光泽,恰似用胭脂在黑绢上绘就。玄真子以银针挑取花粉,置于舌尖——初感辛香冲肺,继而苦入心脾,末了回甘如蜜,津液竟顺着任脉直抵丹田。“辛入肺(金),苦入心(火),甘入脾(土),此花竟含三金二火一土!”他又咬下小块根肉,只觉苦味如胆汁直泻而下,却在喉间化为清泉,顺着督脉上达百会,瞬间平息了因彻夜炼丹而起的五心烦热。
他将根块置于青石板上,以玉刀剖开:截面如墨玉般油润,外圈色深如漆,中心却有一圈杏黄,“此乃肾(黑)脾(黄)相交之象!”再细看纹理,竟如人体经络图,隐隐有细管贯通,“根有百脉,与人身同构。”他取晨露滴于断面上,见露珠凝而不散,如珍珠滚玉盘,“津液充盈,故能滋阴。”
忽有蜜蜂绕花三匝,停在花瓣上。玄真子观其翅色:前翅紫黑,后翅金红,“蜂为火虫,却采水色之花,此乃火能引水之征。”他又见花瓣上有细小白点,如星辰散布,“此草吸夜露、承日光,故含日月精华。”遂在鹿皮笺上画下草形:根作太极图,花为四象纹,茎如八卦柱,叶似五行旗。
第三部分:阴阳煎和探四气
玄真子席地而坐,取来三足陶鼎,以山涧雪水煮沸根块。水沸之时,白汽蒸腾如蓬莱仙雾,空气中弥漫开清苦之味,却无燥烈之气。他以竹筷蘸取药汁,滴在羊脂玉碟中,见汁液色如浓墨,却清透如琥珀,“此乃寒而不凝,苦而不燥之征。”又将药汁抹于寸口脉,觉清凉之气透皮而入,沿手少阴心经上行,直抵心窍,顿感神思清明,目内翳障竟隐隐消散。
“四气者,寒热温凉也。此草得北地寒水之精,故能清热;含西方燥金之气,故能降火;具东方生发之机,故能养阴;兼南方长养之德,故能散结。”他取出磁石与硫磺,分置药鼎两侧——磁石属水,硫磺属火,只见药汁在水火之间如太极般旋转,“此草能调和阴阳,当为君药。”想起去岁冬日,有山尼患“骨蒸劳热”,夜夜盗汗浸枕,遍用凉药无效,若以此草配伍熟地、知母,定能滋阴潜阳。
他取来五节竹管,分别刻上宫商角徵羽,以药汁注入:吹之发出清越之声,恰合羽音(水)。“羽音入肾,此草归经无疑。”又以药汁染帛,见帛色由白转紫,再转墨黑,“色变应五行,白(金)→紫(火)→黑(水),乃金生水、火克金之象。”
此时有山雀啄食落在石上的药渣,原本焦躁的鸣叫声渐趋和缓。玄真子见其啄食后,羽毛更显黑亮,“此草能补精血,故润羽毛。”遂在鹿皮笺上补记:“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入肾、肺、胃经。主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咽喉肿痛,瘰疬痰核……其性润而不腻,清而不败胃,乃滋阴之妙品。”
第四部分:五运推迁合天时
玄真子立起身,见日已过午,山影西斜。他观天上云气:东方青云如苍龙摆尾,西方白云如白虎蹲踞,南方赤云如朱雀振翅,北方黑云如玄武蛰伏,中央黄云如麒麟踏雾,“此乃五运正纪之象!”掐指推算:“今岁天干甲,地支寅,甲为阳木,寅为相火,木火合德,风热偏胜,民病多头痛目赤、胁痛烦渴。此草得寒水之精,可制炎火之烈,正应天时。”
他行至草旁,见其叶片朝向东阳,根须却扎向西方背阴处,“东为木,西为金,此草根金叶木,金能克木,故虽逢木运之年,却能自敛其性。”又看根块周围土壤,湿润而不黏滞,疏松而不贫瘠,“此得土之冲和,故能入脾胃而不碍运化。”想起《本草衍义》所言:“用药必知岁气,若春夏则不宜过用温热,秋冬则不宜过用寒凉。”此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在仲秋采收,那时金气旺盛,可助其收敛阴气。
他取出刻有七十二候的玉盘,将根块置于“清明”位,见盘上露珠自动汇聚于根下,“清明时节,地气升腾,此草应候而生。”又以罗盘测其生长方位:恰在艮卦(东北)之位,“艮为山,为止,此草得山之静气,故能养阴。”
此时山谷中传来隐隐雷鸣,春雨将至。玄真子见草叶上凝起露珠,颗颗如黑珍珠,“雨为天水,露为地津,此草承天地之露,吸山水之精,故能养阴润燥。”他张开双臂,任山风拂过,感体内肝气随春升而微动,却因观此草而得平息,“天人相应,真不谬也!”遂在石上刻下:“甲木年,寅月卯日,得玄参于艮位,合五运六气之妙。”
第五部分:丹火淬砺悟性命
回到岩洞丹房,玄真子将根块置于青田石上,以昆吾刀切成薄片。那切片在烛火下透亮如黑曜石,纹理如古柏年轮,中心却有一星莹白,“此乃水中之火,阴中含阳也!”他架起八卦炼丹炉,炉中丹火分三层:底层炭火如朱雀展翅,中层汞火如青龙摆尾,上层硝火如白虎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