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犯错,一分不改
“至尊现代表江山社稷,万不可在战场上纵横冲驰。改革未成,当以天下苍生为重!”</p>
一听李瑄决定御驾亲征,李岘连忙向李瑄劝说道。</p>
“是啊!若太宗皇帝一般,平定天下后,坐镇都城,统御四方。才为天子之行……”</p>
李岘话落后,裴遵庆、刘晏、杨绾、颜真卿纷纷向李瑄劝说道。</p>
世人皆知天可汗神勇盖世,古代的霸王亦不能及。</p>
每战必先,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p>
这也成就李瑄的无尚威名,为李瑄蒙上神秘色彩,让大唐百姓,以及域外胡人为李瑄编写无数离谱的传奇故事。</p>
但宰相们认为国家蒸蒸日上之际,至尊不能以身犯险。</p>
毕竟在战场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p>
“卿等无非是担忧朕一如往常般冲锋陷阵。然朕心中清楚,朕已不适合跃马疆场上。”</p>
“朕御驾亲征,只是统筹全军,提振士气,以期早日结束战斗。同时,磨砺久未战争的禁军兵卒。”</p>
李瑄娓娓向宰相们解释道。</p>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p>
大唐缺乏能统领十万兵马的帅才。</p>
武威都督李朱师老将迟暮,敦煌都督郭虚己威望和资历、战功都略显不足。</p>
而河西又恰恰是最容易出击回纥王庭的地方,所以李瑄需要去武威军、敦煌军坐镇。</p>
大唐当前最不能接受的是失败。</p>
一次战斗失败,损失大唐的威望,打击百姓自信是其次。</p>
最重要的是倾耗大唐巨大资源。</p>
李岘、裴遵庆等宰相面面相觑。</p>
如至尊所言,他们也不好去阻止。</p>
至尊是战神,出师则胜。</p>
回纥可不是泥捏的,经过骨力裴罗、磨延啜两代雄主的南征北战,已经建立王朝。</p>
大唐的十几年的剥削,使回纥王庭以“向大唐纳税”的名义,强征牧民的马牛羊,今回纥对大唐怨恨者大有人在。</p>
如回纥不束手就擒,两方必会有一场硬仗。</p>
“既如此,臣等预助至尊旗开得胜。”</p>
李岘作为首席宰相,则没有废除。</p>
跳荡勋章、勇士勋章、英雄勋章、玉麟勋章。</p>
时至今日,玉麟勋章依旧是最难获得的勋章,得到者寥寥无几,证明其含金量。</p>
军衔虽多,但和九品十八阶一样。</p>
只要立功够大,够狠,可以连升三阶。</p>
而少尉之前,不限制升格。</p>
意味着一个新兵能勇猛杀敌,很快能冲到一定阶位。</p>
若年轻,会被送到中央军校培养。</p>
出军校后,也会提拔军衔。</p>
按照李瑄的计划,暂不设对标正一品的元帅军衔。</p>
除了李瑄,谁提元帅都会使其他将领不服气。</p>
而且即便是李瑄的老部下,离元帅也差一些。</p>
车神塞、来瑱、郭子仪、李光弼、王难得、南霁云、段秀实、李嗣业、李朱师九名都督。</p>
兵部尚书封常清、兵部侍郎张兴。</p>
罗兴、薛错、裴璎三名禁军将领。</p>
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p>
一共十五人,为肩扛四日的大将军。</p>
李瑄也有意授予锦衣卫军衔,因为锦衣卫与军事接连极深。</p>
唯有锦衣卫和兵部,既有品级,也有军衔。</p>
其余上将军共设二十五名,除了剩余的都督外,就是荔非元礼、曲环、高锴、尉迟胜、彭任等资历非常老,跟随李瑄到底的将领,另外,郭子仪的部下李怀仙、唐朝臣,李光弼的部下仆固怀恩,王思礼的部下刘正臣,也为上将军之一。</p>
其他的副都督,多为中将军。</p>
除了极个别军长为中将军,大部分军长为少将军。</p>
因为在这个时代任军长者,几乎都饱经战火洗礼。</p>
待天下太平,统领三五千人的军长最多为大校。</p>
除非一军扩容!</p>
按照朝廷的制度,队长一般为上士、少尉。</p>
营长一般为中尉、上尉。</p>
团长一般为少校、中校。</p>
这样的组成,必会有不少士卒在一战中成为队长,甚至营长。</p>
成为“官吏”,可以直接用勇气决定。必能使一些士卒悍不畏死。</p>
只是在薪资上,军官整体低于官吏。</p>
但成为军官,也远远比之前高太多。</p>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唐在养军过程中,压力变大。</p>
在募兵制度中,当兵拿饷,变成天经地义。</p>
再改成“义务兵”,哪怕以李瑄的声威,也镇不住。</p>
所以大唐会维持现在军队的人数,即便征服草原,也不多设都督府。</p>
而是让敦煌、灵武、太原等都督府,驻扎在草原上。</p>
同时,或明或暗地去吸大唐以外国家的鲜血,去铸造大唐的根基。</p>
军衔制度,同样以明年一月落实。</p>
即便军衔未打造成,但从明年开始,士卒的身份将正式转变。</p>
消息传递至都督府后,可以用皆大欢喜去形容。</p>
从上到下,都觉得自己获得殊荣。</p>
当然,那些被封为大将军者,明年换届的时候多半会晋升至天策府。</p>
又将有一些将领得到升迁。</p>
……</p>
时至六月,骄阳似火。</p>
但即将到达大唐规定的换届年,所以百官工作繁重。</p>
十八学士之一的崔祐甫在为李瑄整理奏折。</p>
李瑄突然发现一本弹劾奏折。</p>
还是弹劾宰相的奏折。</p>
一名叫王华重的庐江郡长史弹劾首席宰相李岘任人唯亲。</p>
今年元月初十,原庐江郡太守李盛因病告老还乡。</p>
庐江郡是淮南第二大郡,照此情况,朝廷要么会提拔一个中郡太守接替,要么从朝廷空降,要么下官升迁。</p>
在李瑄继位后,更多会采用下官升迁。</p>
给本地官吏机会。</p>
李盛辞官后,一般要从长史和别驾中选择。</p>
但政事堂和吏部最终选择别驾源洧继任庐江郡太守,而非王重华。</p>
源洧是大唐名士,源氏是大唐有名的士族。</p>
他的父亲源光裕担任过尚书左丞,为开元名相源干耀的从子。</p>
并且许多人清楚,从小在长安长大的源洧与李岘是故交。</p>
王重华则是寒门进士出身。</p>
他认为自己在考成法下,政绩优于源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