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真理问世(1 / 2)

真理问世

“此为大唐的节杖,永远不要忘记,大唐是你的后盾。”</p>

明德门外十里,李瑄下马向崔汉衡说道。</p>

并将节杖交给崔汉衡。</p>

节杖是精挑细选的筇竹制作,其上有五色斑斓的羽毛为旌。</p>

凡持此节,代表皇帝。</p>

“至尊放心,臣一定成功出使,并以大唐的利益为重。”</p>

崔汉衡双手持节,向李瑄一拜。</p>

这一拜,无比厚重。</p>

他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而是志在成功。</p>

一去不回,不算什么。</p>

将成果带回大唐,才算是英雄。</p>

李瑄将崔汉衡扶正,并亲自为他整理衣冠。</p>

在崔汉衡以后,还有随从的官吏、医者。</p>

包括二百名禁军勇士,李瑄从他们身边一一走过,为他们整理衣袍。</p>

为方便行进,在大唐境内不必要穿戴厚重的盔甲。</p>

盔甲,神臂弩,都放在备用马上。</p>

李瑄不怕神臂弩失传。</p>

因为真理即将出现。</p>

使团的所有人感受到至尊的温度,热泪盈眶。</p>

这是殊荣,他们无惧万水千山的阻隔,卯足劲要完成至尊的嘱托。</p>

“不论如何,诸位家人都将是朝廷奉养。归都以后,不必担心物是人非。朕一样会出都城迎接你们。”</p>

最后,李瑄站在使团的前方,铿锵有力地说道。</p>

“臣等谢过至尊,万死不辞。”</p>

大唐使团的众人再次向李瑄一拜,喊声惊空。</p>

随即,李瑄将亲自为使团写的送行诗交给崔汉衡。</p>

崔汉衡当众诵读至尊的御诗……</p>

李瑄在诗中赞扬使团有开拓者的精神,以张骞、班超的典故,鼓励他们不畏艰险的品质,也殷切地期盼他们早日归还……</p>

众人更注入动力。</p>

在李瑄和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以崔汉衡为首的大唐使团与罗马使团汇在一起,向西方而行。</p>

仪仗为他们奏乐,鼓乐齐鸣。</p>

直到大唐使团听不到方止。</p>

这是一次带着军事、外交、政治、文化为目的的出使,对大唐意义重大。</p>

大唐使团,不可能如骑兵一样长途奔袭,只能一步一步,积年累月地到达君士坦丁堡……</p>

……</p>

“启奏至尊,牛首山下的工坊已经将火药试验出最大的威力,恍若天雷一般。”</p>

距离崔汉衡出使罗马仅三天,廖峥嵘到达甘露殿向李瑄禀告道。</p>

甘露殿是李瑄处理政务,劳累的时候休息的地方。</p>

除了休假时间,若没有什么活动,李瑄不在政事堂,就是在甘露殿。</p>

大唐十日一休,还有诸多“法定节假日”。</p>

随着朝廷局势步入正轨,李瑄会尽量休息,陪伴妻儿。</p>

也会抽空去教育儿女,并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p>

“摆驾,朕要亲自前往牛首山一观。这几日朝政,先委托于宰相们。就说朕要去樗县的工坊巡视,使兵部尚书、工部尚书陪同即可。”</p>

李瑄面露喜色,直接从坐位上起身,向机要秘书韦应物吩咐道。</p>

牛首山在长安西南鄠县的南端。</p>

属于秦岭北麓。</p>

一年多前,在那里发现硝石后,就将火药工坊建造在那里。</p>

又不会扰民,非常隐蔽。</p>

事实上,一年前就有火药的点燃。</p>

不过李瑄要用他有限的知识,对火药进行改进。</p>

火药出现后,要有一定的威力。</p>

首先会用在修路、军事上。</p>

李瑄认为简易的大炮和最基本的火枪,他还是能摸索出来的。</p>

前世身为军人,枪的原理他清楚。</p>

但那需要更高级的火药,更精密的机械。</p>

路要一步步走,脚踏实地。</p>

现大唐已经完全领先世界,没必要一口吃个大胖子,以免被噎着。</p>

“遵旨!”</p>

韦应物领命后离去安排李瑄的行程。</p>

至尊在长安周边巡视,这并不奇怪。</p>

大臣们没有多想,今百废待兴,要妥善去处理除贱为良、一条鞭法、常平新法的后续事情,还要考成天下官吏。</p>

诸部之间,各司其职,没有人敢玩忽懈怠。</p>

当天上午,李瑄携带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兵部尚书封常清、工部尚书崔光远,以及上千名天策卫,离开长安。</p>

于次日下午,到达鄠县。</p>

鄠县令赶紧迎接李瑄入城,百姓得知至尊加林,万人空巷,夹道相迎。</p>

鄠县令屡在县衙招待李瑄。</p>

他知道李瑄的性格,不敢奢靡。</p>

在鄠县居住一晚后,,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p>

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p>

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引线点燃后用弓射出。</p>

这里的奇思妙想,为大炮的雏形。</p>

之后,火药的用途一步步发展。但因为固步自封和统治者“家天下”的利己思想,使华夏逐渐落后于西方。</p>

李瑄既然全力发展火药,就一定会按照计划,诞生火炮、火枪。</p>

会确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甚至对某些“发明家”封侯。</p>

后世不肖子孙残暴,被百姓用火炮推翻,算他们没本事。</p>

“拜见至尊!”</p>

牛首山工坊,大概有二百多名工匠在此。</p>

李瑄到来后,他们出现在工坊外,向李瑄行大礼。</p>

他们已经不再是贱籍,可以百分之百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他们的子女可以读书参加科举。</p>

再加上每月的工钱足够衣食无忧。</p>

使工匠群体,是对李瑄最拥护的群体之一。</p>

他们在各方各面上,全力以赴。</p>

想着能改良生活用品,改良农具,改良兵器,以得到爵位的赏赐,光宗耀祖。</p>

“诸位不必多礼。”</p>

李瑄使工匠们平身,并将火药工程的负责人夏五丁扶起来。</p>

夏五丁家里世代工匠,他拥有奇思妙想,曾经改良过投石车,且精通铁艺。</p>

在锦衣卫的发掘下,李瑄让夏五丁成为火药工坊的坊主。</p>

整个工坊的防卫,都由锦衣卫负责。</p>

这个时代,闷头干就完事了,不必担心泄密问题。</p>

“夏工,准备一下,让我们大开眼界。若能达到朕心中的预期,所有匠人都会赏赐。”</p>

李瑄向夏五丁吩咐道。</p>

“遵旨!”</p>

夏五丁不知道至尊为啥叫他夏工,他现在听命让至尊看看火药的威力。</p>

据说“火药”概念是至尊提出的,他心中非常钦佩。</p>

至尊言自己在一个游方道士那里看到火药,所以要尝试一番。</p>

现所有人都被圣人的敏锐所折服。</p>

今日以后,史书将大书特书,将那“子虚乌有”的游方道士描绘地神秘,也会衬托出李瑄的深邃眼光。</p>

夏五丁请李瑄和一众官吏到达一处空旷地。</p>

“至尊请再退远一些。”</p>

夏五丁怕伤到至尊的龙体,即便已经在三十步外,还请李瑄再退。</p>

李瑄看着前方的竹筒,他知道不可能伤到他。</p>

但他还是听从夏五丁的话,带着官吏们又退十几步。</p>

封常清等官吏十分好奇,这是干什么,需要这么如此大阵仗吗?</p>

前方的小东西是什么?</p>

他们对此闻所未闻。</p>

看到李瑄距离他们够远以后,夏五丁才拿起一个火折子,跑到竹筒前。</p>

竹筒前有长长的引信。</p>

“呲……”</p>

夏五丁将引信点燃后,迅速跑开。</p>

众人只见竹筒前的微弱火光一直向竹筒口蔓延,还有一缕缕烟冒出。</p>

“至尊,请赶快捂住耳朵。”</p>

廖峥嵘经历过这种场景,连忙向李瑄说道。</p>

李瑄心知肚明,只是象征性地捂住双耳。</p>

“轰隆……”</p>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传来。</p>

刹那间,空气被撕裂,声波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四周滚滚扩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