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宫,至尊亲送崔汉衡
一场盛会,从辰及晚。</p>
番邦国王、使节,期间互相拜访,又与大唐公卿交谈。</p>
他们无不以说汉语为荣。</p>
如果能说出中原雅音这种官方话,就更可以自傲了。</p>
以至于那些不懂汉语的国王在交流时产生忧虑,发誓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p>
以期下一次朝拜的时候,能流利地与天可汗、大唐公卿交流。</p>
在他们看来,汉语本就是伟大的,字正腔圆,一字一意,这是天选的文字,如同大道一般。</p>
大部分西域、河中的国度,都在推行汉字。</p>
现在连大唐数字,大唐拼音,华夏历,都会引进,连带着儒家文化。</p>
大唐准备好书籍,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文化输出。</p>
胡人豪放,不断地有胡人酋长毛遂自荐,向天可汗献舞、献乐。</p>
李瑄准许他们这种行为,并在结束的时候抚掌。</p>
在宴会上,最郁闷的当属李隆基了。</p>
他本以为自己会引起注意,没想到这些番邦国王、酋长的目光,基本不放在他的身上。</p>
有些使节以前可是见过他的。</p>
更气的是,文武百官对他视而不见。</p>
真的是人走茶凉。</p>
也就李适之陪同他喝了几杯酒,李瑄礼仪性地敬一杯。</p>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时代过去了。</p>
现如今是李七郎的时代。</p>
大唐在李七郎的掌舵下,革除弊病,欣欣向荣。</p>
他看镜中自己满头银发。</p>
又看李瑄年轻令他向往的脸庞。</p>
他刚登基的时候,年龄比现在的李瑄,大不了几岁。</p>
李瑄会不会如他一般,出现失误的决策呢?</p>
李隆基看着花萼相辉楼中载歌载舞的番邦国王,看这满堂华彩,已经可以去遥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盛况。</p>
一如李瑄曾释放的豪言壮语“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p>
不论如何,在军事外交上,李瑄真正地将大唐王朝带到巅峰。</p>
也是李瑄一直所宣传的华夏帝国的巅峰。</p>
“适之,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p>
李隆基又举着酒杯,到李适之面前。</p>
偌大的花萼相辉楼,只有李适之一人可以与他饮酒。</p>
“舜帝英明,禅让给治水的大禹,是最为功德无量的事情。”</p>
李适之也意外李隆基会主动找他,说出这番话。</p>
他很乐观,只是赞叹李隆基禅让给李瑄,是最英明的抉择。</p>
只要李隆基老老实实地安度晚年,皆大欢喜。</p>
如七郎这般天纵奇才,千年难遇。</p>
他的出现,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p>
“是我不如李七郎。”</p>
李隆基自饮一杯酒。</p>
像是自嘲,又像是真心话。</p>
从大唐月报上,可以看出李瑄的政策。</p>
以铁腕的决心,对大唐进行深入的改革。</p>
将所谓的豪强,清洗了一次。</p>
他也是开了眼,还不知道在他的盛世下,隐藏有如此多户口。</p>
李瑄用锦衣卫的手段,也令他惊奇。几乎是李瑄在地方上的耳目。</p>
秘书省,权威竟然比曾经的内侍省还大。</p>
不用担心宦官干政,还能一手培养出忠于皇帝的嫡系。</p>
那十八学士,号称“天子门生”。</p>
以至于原本加上皇权的“九寺五监”,在秘书省和锦衣卫面前微不足道。</p>
而且九寺五监,有被天策府、尚书省架空的趋势。</p>
李瑄明显要将天策府、秘书省、锦衣卫引为新的皇权。</p>
同时,再次加强尚书省的权力,裁去重合的部门。</p>
“三郎不必如此。你继位之前,朝廷出现各种不好的事情,数十年动荡。当时人们无不认为王朝已经后期。但你改元开元,励精图治,从诗歌的飞扬,到太平鼎盛,开古今之先河。”</p>
李适之向李隆基安慰道。</p>
在内心深处,他有对李隆基的愧疚。</p>
因为李隆基待他们父子不薄,还让李承干和李象的坟墓归藏于昭陵。</p>
尽管有安禄山叛乱,但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万国来朝,让李适之肯定李隆基的功绩。</p>
要没有李隆基,大唐一定会一直走下坡路,直至坠入深渊。</p>
毕竟从武则天到韦氏当政那段时间,天下太乱了。</p>
朝廷的动荡,换来豪强土地兼并,肆无忌惮。</p>
“现在也只有适之你会如此评价我。你是太宗皇帝的曾孙,我也是。我们是同一辈人。”</p>
李隆基现在的怨气逐渐减少。</p>
李瑄除了不给他自由,也没有什么为难他的。</p>
削除宗室的福利待遇,也不只是削他的儿女。</p>
李瑄的儿女,李瑄的兄弟姐妹,李瑄的堂兄弟姐妹一样被削减。</p>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p>
宗室恩泽,五世而终。</p>
这才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不能指望宗室养一个分支一辈子。</p>
再过百年,大唐的宗室成员或许以十万计。</p>
“是啊!我们是一家人。国家还是李姓当政,也才一百多年。我希望三郎保重身体,看大唐更加繁荣昌盛。”</p>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完,便举起酒杯。</p>
李隆基迟疑一下,碰杯与李适之一饮而尽。</p>
下方文武百官见两位太上皇如此亲密,也不禁好奇。</p>
他们比番邦更关心两位太上皇的情况。</p>
文武百官都知道,李隆基刺杀过李瑄。</p>
现李瑄还能容忍李隆基参加大宴,抛头露面。</p>
确实表明李瑄与众不同的胸襟。</p>
连太宗皇帝也有因喜怒而杀人的时候,但百官觉得,李瑄很难会失德。</p>
是以,可以在朝堂上各抒己见,不用担心言词激烈,而触怒至尊。</p>
李瑄则是接二连三地邀请番邦国王、使节到台上,与他对席交谈,最少会饮酒一杯。</p>
连东南亚小国和天竺、诸国的使节也不例外。</p>
获得如此殊荣,他们非常感动。</p>
甚至有当即表态,支持与大唐建立商贸联系,共同促进繁荣。</p>
人的审美大差不差,谁不喜爱东市上的蜀锦、绛绣、彩缎、吴绫?</p>
在他们看来,如此丝绸,穿戴在身上,绝对比黄金更体现尊贵。</p>
甚至大唐的青瓷、白瓷,也比金银漂亮。</p>
临终的时候,还可以买个“唐三彩”为自己守墓。</p>
李瑄在召见波斯王子后,破例邀请跟随波斯王子来大唐拜见的波斯文坛领袖阿费夫。</p>
李瑄在波斯的时候,与阿费夫多有交集。</p>
此人原本是呼罗珊总督的好友,后被李瑄的伟大所折服。</p>
“记得在木鹿城与阁下相见的时候,阁下渴望来到大唐,现得偿所愿。阁下对大唐如何看待?”</p>
阿费夫向李瑄拜见后,李瑄询问他。</p>
“再次感谢天可汗邀请我至前。大唐是天下的宗主,长安无愧于世界的中心。从未想过翻越葱领,走出荒漠以后,还有如天堂一样的国度。”</p>
现如今阿费夫已经能说出流利的汉语。</p>
波斯也有深远的文明。</p>
以往的波斯,已经被大食所束缚,忘掉自己的信仰。</p>
可叹他还和呼罗珊总督一样,为大食辩经。</p>
也可惜呼罗珊总督这个波斯翘楚,最终为大食人而死。</p>
“阁下过誉了,大唐还远远未到达美好太平,朕只是沿着圣哲的脚步,艰难前行。”</p>
李瑄笑着回答道。</p>
“以我所见,长安已为最美。还有什么会比如今的长安更文明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