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在茶香中弥漫,每一息都仿佛在拉长。青年,这位疑似“卧龙”,目光在我脸上、在我方才绘制的算学草图上、在窗外流动的光影间游移,显然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内心权衡。
我没有催促,只是平静地回视,眼神中传递着耐心与诚意。我知道,我方才所做的一切——从技术探讨到资源承诺,再到以知识换知识的平等姿态——已经尽可能地展现了我的价值与决心。这并非简单的猎奇或是对奇技淫巧的贪婪,而是对一项可能改变战争后勤、乃至民生运输格局的伟大创想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以及将其付诸实践的决心和能力。
终于,他仿佛下定了决心,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那双清亮的眸子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之前的审慎与戒备虽然未完全消除,但已然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所取代——那是对知己的认同,对合作可能性的考量,以及一丝对未来的期许。
“陆从事,”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方才所言,确非虚谈。虽有一二构思,然诚如君言,纸上之策,终需落地之基。君于算学、材用、工序之见解,颇为精到,非寻常俗吏可比。”
这句评价,已然是一种高度的认可。
他略作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做最后的确认。“此‘木牛流马’之想,构思已有时日,然其中关窍繁复,联动精微,非一蹴而就。今日得遇陆从事,能识其价值,并愿倾力相助……,吾,亦非敝帚自珍之人。”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几卷略显陈旧的绢帛或质地较好的麻纸。这些卷轴大小不一,显然是他在不同时期绘制、修改的草稿。他将其中一两卷在桌上缓缓展开。
瞬间,我的呼吸几乎停滞!
展现在眼前的,并非后世想象中那种完整精密的工程蓝图,但其核心的“巧思”已跃然纸上!上面用流畅而精准的线条,勾勒出一种奇特的机械结构。有类似兽形的轮廓,内部则布满了复杂的杠杆、齿轮(或是类似原理的木制机巧)、曲轴和连杆的示意图。关键的连接点和传动部位,还用小字标注了力臂比例、运动方向或简单的功能说明。
虽然线条略显潦草,标注也并非完全规范,但那巧妙的内部构造,那种通过一系列机械联动将某种动力(或许是人力推拉,或许是利用重心转移)转化为模拟生物步行的前进方式,那种对承重与平衡的精妙考量……这一切所蕴含的智慧光芒,几乎让我目眩神迷!
这就是“木牛流马”的核心!即使只是草图,即使还不完善,但那天才的构想,那超越时代的机械设计理念,已然清晰可见!
“此物之要,在于‘腹内’机关。”单福的手指点在草图的核心部位,开始为我讲解,“此处设一枢轴,连接数根长短不一之连杆。当施力于此(他指了图标注的某个推力点),通过杠杆传递,可驱动此二‘足’交替起落、前移,模拟行走之态。”
他又指向另一处复杂的联动装置:“此为其‘舌’,实为一控制机关。通过调节其位置或状态,可控制‘牛’或‘马’之启停,甚至……转向。此乃仿生之巧,亦是力传递之妙。”
他还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结构来适应不同的载重,如何利用部件的重心变化来辅助前进,以及初步设想中,哪些部件需要用更坚韧的木材,哪些连接点可能需要金属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