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慷慨陈词:向刘备献策(1 / 2)

在与石秀密议,预判了推行屯田可能遭遇的巨大阻力,并制定了初步的应对策略之后,我便不再犹豫。

我深知,此事宜早不宜迟。

徐州的困境,如同一个不断失血的病人,每多拖延一天,便离死亡更近一步。我必须尽快将我的《徐州屯田策》,呈送给刘备,并尽我所能,说服他采纳这项至关重要的国策。

我选择了一个相对合适的时机——在一次小型的内部会议之后。

当时,刘备正因为军粮再度告急,以及城外流民日益增多、隐隐有骚乱迹象而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关羽和张飞侍立在旁,同样面色凝重。糜竺也在座,脸上带着商人的精明,似乎在盘算着如何能从自家粮仓里再挤出一些来应急。

看到这个情景,我知道,时机到了。

我上前一步,躬身行礼:“主公,臣近日巡视州郡,对徐州现状略有所得,并草拟了一份策论,或可解主公燃眉之急,亦可为徐州长远发展奠定根基。恳请主公一阅。”

说着,我将那卷早已准备好的、凝聚了我数日心血的《徐州屯田策》,双手呈上。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对我之前的战略分析印象深刻,此刻听闻我有“解燃眉之急”的良策,自然是十分重视。

他立刻接过竹简,示意我坐下,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仔细阅读起来。

关羽、张飞和糜竺的目光,也都聚焦到了那卷竹简之上。

起初,刘备的表情还算平静,只是偶尔微微点头。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也越来越亮,呼吸甚至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特别是当他读到关于“军屯解决军粮”、“民屯安置流民”、“官府主导,统一管理”、“技术推广,提升效益”等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时,他的脸上已经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

读到最后,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我,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陆别驾!此策……此策真乃经天纬地之良策也!若真能如先生所言,则我徐州何愁不兴!汉室何愁不复!”

我站起身,再次行礼,语气沉稳地说道:“主公谬赞。此策虽有蓝图,然徐州百废待兴,推行起来,必有诸多困难。昭以为,当前徐州之困局,根源在于‘兵无粮不固,民无地不稳’。唯有大力推行屯田,军屯民屯双管齐下,方能破此困局!”

接着,我没有仅仅停留在策论本身,而是将我之前深入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见闻,以一种更直观、更具冲击力的方式,向刘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公可知,如今徐州境内,良田抛荒者,十之六七!流离失所、嗷嗷待哺之百姓,不下百万!而府库之中,存粮尚不足支应大军三月之用!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