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长江之心(2 / 2)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

“你们看这里,‘长江’系列在材料应用和燃烧控制系统上,采用了一些非常前沿的设计理念。

这说明,他们的研发团队是有野心,有追求的。

之所以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缺乏一个敢于给他们机会的平台。”

周离环视众人,脑中10万千瓦柴电系统核心数据闪过。

“现在,我们沙省航务公司,‘天龙号’,就可以给他们这个平台!

我相信,只要我们与武市动力集团的技术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攻关,一定能把‘长江’系列打造成真正可靠的‘中国心’!”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当然,风险控制是必要的。

我会亲自带队去武市动力集团,和他们的技术专家一起,对‘长江’主机进行最严格的联调试验。

同时,沪柴和洛城那边,也继续保持接触,作为备选方案。

但我们的主攻方向,就是‘长江’!”

周离的这番话,再次让众人感受到了他那股敢于冒险、也敢于担当的魄力。

既然周总已经拍板,而且理由也说得如此充分,大家也不再多言,纷纷表示支持。

周离将公司的日常事务暂时交给了李朝阳负责,自己则带着一支由顶尖工程师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直飞武市。

武市动力集团对于周离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和热情。

他们深知,“长江”系列如果能成功装配在“天龙号”这样的明星工程上,对他们未来的市场推广和品牌树立,将是多么巨大的机会。

在武市动力集团的生产车间和实验室里,周离和他的团队,与对方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联合攻关。

其实,周离主要是对“长江”主机目前的状态进行考察,找到合适的契机把核心数据使用出去。

他们对“长江”主机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审查和测试。

周离凭借自己超凡洞察力,常常能发现一些连设计者本人都未曾注意到的细微缺陷和潜在风险。

主机满负荷耐久性测试时,周离敏锐地察觉到发动机运转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极其轻微的异响。

他立刻叫停了测试,要求对主机进行全面拆解检查。

武市动力集团的总工程师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周总有些小题大做。

毕竟,那异响非常微弱,而且各项监测数据都显示正常。

但当他们按照周离的指示,将一台关键的涡轮增压器拆开后,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增压器的一个叶轮上,竟然出现了一道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小裂纹!

如果不是周离及时发现,这台主机一旦装船运行,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这个裂纹很可能迅速扩大,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周总,您……您是怎么听出来的?”

武市动力集团的总工程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看着周离的眼神,充满了不可思议。

他从事发动机设计和研究一辈子,自认听过的发动机声音比吃过的饭都多,但也没能发现这个隐患。

周离只是淡淡一笑:

“可能是我的耳朵比较灵敏吧。”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靠“神级丝竹演奏技巧”带来的听力。

这件事,让武市动力集团的技术团队对周离彻底服气。

周离看到火候已到,是时候祭出大杀器了。

他召集了武市动力集团的工程师团队,对长江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进行了一部分更新。

这部分更新彻底征服了整个武市动力集体的工程师团队,总工拉着周离的手久久不放,因为周离给出的数据都是有验证的数据,而不是初始的设计数据。

他们不再把周离仅仅看作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管理者,而是真正将其视为一个深不可测的技术大神。

在双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长江”系列柴油主机的诸多潜在问题被一一解决,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着提升。

与此同时,德国曼恩公司那边,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

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傲慢和拖延,开始主动联系沙省航务公司,表示可以“加急”安排生产,并愿意在价格上做出一些“让步”。

王浩拿着曼恩公司最新发来的邮件,脸上带着一丝解气的笑容,向正在武市通过视频连线指挥工作的周离汇报:

“周总,德国人服软了!他们说,下个月就能保证交货,而且价格比原合同还低了五个百分点!”

周离闻言,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哦?这么快就‘不可抗力’消失了?

告诉他们,我们的船坞等不及了,已经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

感谢他们的‘关心’,合作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明白!”王浩强忍着笑意,心中暗道,周总这招“敲山震虎”,玩得实在是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