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决策时刻(2 / 2)

祁同伟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微提高,继续说道:“大风厂为何迟迟无法解决?我来讲几点,大家听听我说得在不在理。一是有人撑腰,将大风厂时刻带在身边。按理说,发放了安置费用就该解决问题,可为何迟迟没有结果?这背后的缘由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李达康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他眉头紧蹙,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刚要开口反驳,祁同伟却未给他机会,紧接着说道:“如今的大风厂已然成为一群坐享其成的老赖。每天都有两个队伍要去市区两级政府上访维权,瞧瞧这样的企业正常吗?他们一个落后企业,光是保卫科就有三十多人,比咱们政法委的保卫科人员还多。这护卫究竟是谁支持成立的?一千多人里真正有股份的也就三百人左右,为何拿了安置费还不自谋出路?我认为,一是有人裹胁,二是觉得有利可图。大家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李达康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大声说道:“祁同伟,你莫要在此信口开河!大风厂的问题远比你想象的繁杂,绝非你说的那般简单。有人撑腰?你倒是指出是谁?你可有证据?若无证据就休要在此胡言乱语!”

祁同伟丝毫未被李达康的气势震慑,反而不紧不慢地调整了一下坐姿,双手交叉于胸前,从容回应道:“达康书记,您莫激动。我并非针对您,只是就事论事。这大风厂的问题牵涉众多,错综复杂,我们必须找出根源,方能彻底解决。我这也是为了汉东的发展考量。”

其他常委有的低头沉思,若有所思,眉头紧拧;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沙瑞金见状,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都别争了,我们现今要共同探讨解决之法,而非在此相互指责。大家都应以大局为重,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

祁同伟微微点头,表情看似诚恳地说道:“沙书记,我着实心急。大风厂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汉东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若再不解决,后果不堪设想。我这也是为了汉东的未来忧心啊。”

李达康冷哼一声,眼神中满是不屑:“祁同伟,你说得轻巧。解决问题需要实际行动,而非在此空口白话。你若真有能耐,就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莫要在此说些无用之辞。”

祁同伟笑了笑,笑容中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伪:“达康书记,那您倒是说说您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大伙听听,瞧瞧是否真能行得通。”

李达康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说道:“首先,我们要对大风厂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确保公正透明,明确其真实价值。祁同伟又说道:‘大风厂现今还有何资产?那些设备恐怕一千万都不值,即便地皮仍归大风厂所有,可大风厂借款至今,依照约定加上利息差不多十个亿了吧。’李达康又说其次,对于工人的安置,不能仅仅依赖发放安置费,要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扶持。我们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和招聘,同时设立创业基金,鼓励有能力的工人自主创业。还有,对于那些蓄意煽动闹事的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避免激化矛盾。”

祁同伟反驳道:“达康书记,您说的这些诚然没错,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清查资产,谁能保证评估机构不受利益诱惑?此非易事。提供就业机会,哪有如此多合适的岗位?当下的就业形势这般严峻,企业自身皆面临诸多难题。依法处理闹事者,是否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进而煽动工人的情绪?这些问题您可曾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