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极者,镇山河于无形。\"
曾经,有渔舟在瞿塘峡拾得半截鎏金匾额。残片上的剑痕交错成卦,老船夫认出是青城派的松风剑路。江湖传言,每逢雨夜雾起时,白帝城旧址仍有金铁交鸣之声,似在等候某个踏浪而来的说书人,将这二十载风云谱成新的江湖话本。
凌无涯坠入江水的刹那,腰间玉牌突然迸发青光。二十年前沉江的渡厄舟残骸中,六尊掌门铜像的眼瞳同时转向,机关齿轮的轰鸣竟压过了惊涛声。他反手抓住沈砚腕骨,借力踏碎浮木,青城轻功\"云梯纵\"在水面连点七步,直扑白帝城断崖。
\"你当真以为太祖仅凭弩机制衡江湖?\"沈砚挥刀斩断缠足的缆绳,官服下摆翻卷间,后腰黥印在月光下泛着铁青。
那竟是工部军械司的烙记!
凌无涯剑锋掠过燃烧的帆索,火团坠向残存的\"镇岳\"匾额。鎏金铜匾遇热剥落,露出底层玄铁浇铸的九州舆图。图中夔门位置凸起的狼头机括,与师父书房暗格中的虎符纹样如出一辙。
\"嘉靖二十年的军械案...\"凌无涯踢飞半截断戟,戟刃钉入舆图巴蜀方位,\"工部借剿匪之名,在峨眉金顶藏了三万斤火药!\"
沈砚的刀势骤然凝滞,雁翎刀柄的机括铜管突然爆裂。凌无涯趁机使出地窖图谱第七式的\"蛛网截江\",剑穗铁线缠住其左腿暗甲。甲片崩落时,露出军械司独有的玄鸟纹。
正是渡厄舟残骸上的锻造印记!
江心忽然掀起巨浪,那尊武当掌门铜像破水而出。凌无涯剑尖点向铜像右掌,松纹剑鞘与铜像指节暗纹严丝合扣。机关启动的轰鸣声中,白帝城断崖裂开十丈缝隙,二十架床弩在石壁间显现,弩臂上赫然刻着六大派徽记。
\"难怪要毁慈航院...\"凌无涯挥剑劈开青城派床弩的绞盘,\"你们怕僧众识破弩机上的派徽!\"
沈砚突然弃刀疾退,袖中甩出工部火折。火焰触及峨眉派床弩的瞬间,淬毒铁箭如暴雨倾泻。凌无涯旋身踢起渡厄舟残板,松木浸透桐油,遇箭即燃。火光映亮残存匾额,那些看似杂乱的剑痕,竟组成青城派密传的《江峡防御图》!
\"王贲都统果然留了后手!\"凌无涯挥剑割破掌心,血染的舆图遇热显形。图中标注的暗礁方位,与师父临终前颤抖的笔迹完全重合。他猛然醒悟——当年慈航院武僧假意归顺,实为在江底布下锁江铁链!
三百武僧的诵经声忽然转调,二十年前沉入江心的精铁锁链破浪而起。沈砚的官船残骸被铁链绞住龙骨,工部特制的船板在挤压中迸裂,露出舱底成捆的霹雳雷火弹。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镇岳器!\"凌无涯踏着铁链跃上城头,剑锋指向雷火弹上的玄鸟烙记,\"你们要把江湖门派的罪名烙在慈航院身上!\"
沈砚狂笑着点燃引线,火蛇瞬息窜向雷火弹。凌无涯将玉牌嵌入城墙暗槽,青光引动二十年前预设的机关。江水突然倒灌入密道,巨浪扑灭引线的刹那,六大派床弩同时转向,弩箭尽数钉入官船龙骨。
惊雷炸响,雨幕倾泻如瀑。凌无涯立在残损的\"镇岳\"匾前,看三百武僧架起神臂弩。淬火的铁箭穿透雨帘,将沈砚钉在武当掌门铜像掌心。那尊铜像缓缓沉入江心时,指缝间滑落的,正是当年血洗慈航院的檄文原本。
半月后,有渔夫在巫峡雾中见青衣剑客立于孤峰。峰顶新立的无字碑上,松纹剑痕交错成卦。江风过时,隐约可闻三百武僧的晨课声混着浪涛,将那晚的刀光剑影,都谱成了夔门永不消散的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