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鼓碎青石裂 风摇旧史香 火中雏凤鸣 茅草立苍茫(1 / 2)

山外吹来的风 天涯88 1589 字 3小时前

暮色像打翻的墨汁浸透茅山涡村的天际时,村史馆檐角的铜铃突然疯了似的叮当乱响。李明远攥着刚收到的文化扶植批文,指甲在红头文件上掐出月牙印,纸页沙沙声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

\"李家妹子,这腰鼓最后三拍得用暗劲!\"李阿姨的喝斥惊得文化广场上栖息的麻雀扑棱棱乱窜。她手中竹杖重重杵地,青石板裂开蛛网似的纹路,惊得前排扎羊角辫的小丫头片子哇地哭了。这哭声倒像某种信号,图书馆二楼突然探出张胖脸——是村东头开小卖部的王二麻子,正叼着牙签冲楼下喊:\"李会计,这季度农家书屋的补贴款啥时候到账?我家那口子等着钱进货呢!\"

李明远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望着广场上此起彼伏的闹腾,恍惚看见无数条透明丝线将村民们缠成茧,而自己正站在茧外,手里攥着把生锈的剪刀。

\"明远哥!\"脆生生的呼唤割破暮色。穿碎花裙的实习大学生小林抱着摄像机跑来,镜头盖在胸前晃荡,\"村民们说非遗舞蹈不能改,可文旅局专家建议加些现代舞元素……\"

话音未落,李阿姨的竹杖已横在两人中间。\"小丫头片子懂什么!这腰鼓是当年老祖宗给八路军送情报时跳的,多加半拍都是对先人的亵渎!\"她浑浊的眼珠突然迸出精光,竹杖尖几乎戳到小林鼻尖,\"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娃娃,总想着给老物件穿新衣裳,可知道邯郸学步的故事?\"

小林踉跄后退,后脑勺撞上图书馆玻璃门。门内突然爆发出激烈的争吵声,李明远心头一紧——是村会计老张和返乡创业的小陈在抢夺那本《乡村旅游开发指南》。

\"李会计你来评评理!\"老张举着泛黄的账本,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去年修缮宗祠花了三万八,这钱要是投到农家乐……\"

\"鼠目寸光!\"小陈一巴掌拍在红木桌面,震得玻璃杯里的枸杞茶泛起涟漪,\"没有文化底蕴,盖再多民宿也是暴发户!\"

李明远感觉喉咙发紧,仿佛吞了把生锈的铁砂。他望向村史馆方向,暮色中那栋青砖建筑像头蛰伏的巨兽,陈列柜里先祖用过的纺车、煤油灯、粮票,此刻都在黑暗中泛着幽冷的光。

子夜时分,李阿姨摸黑来到村口老槐树下。月光透过槐叶缝隙在她脸上织出斑驳的网,恍若当年师父临终前在她掌心画的符咒。

\"阿芸啊,\"师父枯枝般的手突然攥紧她手腕,指甲陷进肉里,\"记住,咱这腰鼓舞是活着的史书。当年鬼子围村,你师公就是踩着这鼓点给游击队报的信……\"老人剧烈咳嗽,嘴角溢出带着腥味的唾沫星子,\"可现在年轻人嫌它土,说比不上抖音上的擦边舞……\"

李阿姨永远记得那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师父咽气时眼睛瞪得老大,像是要把毕生绝学刻进虚空。她颤抖着合上老人眼皮,听见自己骨骼发出咯吱声,像老旧的木门在风中哀鸣。

此刻槐树皮硌得她后背生疼,远处文化广场传来零星的鼓点。李阿姨摸索着解开腰间褪色的红绸带,那是师父出殡时缠在她腰上的。绸带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恍惚间她看见无数个自己:十二岁初学舞时摔得膝盖见骨的自己,三十岁顶着流言蜚语教姑娘们跳舞的自己,五十岁在祠堂前跪了三天保住腰鼓舞非遗称号的自己……

\"李会计,文旅局的人明天就到!\"小林气喘吁吁冲进村委会,摄像机在肩头颠簸,\"他们想看看原生态表演,可李阿姨她……\"

李明远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批文上的公章,烫金纹路硌得掌心生疼。他当然知道李阿姨的倔脾气——上周县文化馆想给腰鼓舞配电子音乐,老人差点没把收录机砸了。

\"让她闹去。\"老张从账本后抬起眼皮,\"等游客来了看什么?看老太太拿竹竿打孩子?\"

小陈突然踹开椅子站起来,震得搪瓷缸里的茶水泼了满桌:\"你们根本不懂!上次我带摄影团来,人家说咱们村像被时光冻住的标本!\"他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狰狞的伤疤,\"知道这怎么来的?去年阻拦开发商挖祖坟时被钢筋划的!\"

李明远突然抓起车钥匙冲出门。夜风灌进领口,他想起三年前在省城参加乡村振兴论坛,专家说\"文化振兴不是建几座仿古建筑\"。当时台下哄笑,他攥着用旧报纸包的祖传舞谱,感觉掌心沁出冷汗。

暴雨倾盆的午夜,图书馆突然亮起昏黄的灯。李明远举着手电筒巡查,却见小林蜷缩在历史区角落,膝头摊着本《乡土中国》,发梢还在滴水。

\"他们说我是书呆子。\"女孩突然开口,声音混着雨声发闷,\"说我放着城里的工作不要,来这穷乡僻壤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