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巴陵固守侯景败 建康将复风云涌(1 / 2)

湘东王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大都督,统领各路兵马前往巴陵。

大军刚走到半路,就传来郢州失守的坏消息。

王僧辩眉头一皱,立刻下令全军在巴陵驻扎,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向萧绎报告军情。

萧绎收到消息,沉思片刻,提笔回信:“敌军乘胜而来,必定会向西进犯。

你不必主动出击,只需固守巴邱,以逸待劳,必能取胜!”

他放下笔,转头对身边的谋士们说道:“侯景如果水陆并进,直扑江陵,那是最上策;

如果占据夏首,囤积粮草,也算中策;

但如果他傻到全力攻打巴陵,那就是自寻死路!”

谋士们纷纷点头,有人问:“殿下为何如此笃定?”

萧绎微微一笑,解释道:“巴陵城虽小,但易守难攻。

王僧辩善于防守,侯景久攻不下,粮草耗尽,再加上天气炎热,瘟疫蔓延,他的军队必定崩溃!”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称赞萧绎深谋远虑。

萧绎心中暗想:“看来老天是要让我坐稳这个位置啊!”

他随即下令,调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崱各自率兵增援王僧辩。

王僧辩收到援军消息,心中稍安,对副将说道:“殿下果然料事如神,我们只需坚守,侯景必败!”

副将点头:“将军放心,巴陵城防坚固,将士们士气高昂,定能守住!”

就这样,王僧辩稳守巴陵,静待侯景大军到来。

而萧绎的援军也正快马加鞭,赶往战场。

侯景派丁和镇守夏首,又令任约直扑江陵,自己则亲率宋子仙等猛攻巴陵。

他三路并进,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已犯兵家大忌——分兵则弱,何况他主攻巴陵,更是下策。

巴陵城上,僧辩早已严阵以待。

他命士兵偃旗息鼓,城头静悄悄的,仿佛无人防守。

侯景的轻骑冲到城下,高声喝问:“城里是谁在守?”

僧辩让士兵回话:“是王领军!”

骑兵又问:“为何不速速投降?”

守卒冷笑一声:“你们尽管去打荆州,这座小城不值得你们费心!”

骑兵回去禀报,侯景眉头紧锁,心中生疑。

他总觉得不对劲——巴陵城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不安。

此时,宜州刺史王琳正协助僧辩驻守巴陵。

他的兄长王珣,曾镇守江夏,后来投降了侯景。

侯景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他命人反绑王珣双手,押到城下,厉声喝道:“王琳!你兄长在此,还不速降?”

王珣被推搡着,踉跄几步,抬头望向城头,声音颤抖:“弟弟!大势已去,何必顽抗……”

城上士兵屏息凝神,等待王琳的回应。

王琳厉声喝道:“兄长奉命抗敌,不能以死报国,还敢来骗我?”

他话音未落,已弯弓搭箭,直指对方。

王珣顿时面红耳赤,羞愧地退了下去。

此时,侯景正率领士兵疯狂攻城。

他们如潮水般涌向城墙,喊杀声震天。

突然,城中梆子声骤响,战鼓雷鸣,守军旗帜招展,箭矢和石块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景的士兵纷纷中箭倒地,伤亡惨重。景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退。

僧辩站在城楼上,神色从容。他身穿宽袍大袖,乘着车驾巡视城防,丝毫不显慌乱。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下令守军奏乐助威,鼓声悠扬,仿佛在嘲笑城下的敌军。

侯景仰头望去,心中不禁叹服:“此人临危不乱,真是劲敌!”

然而,侯景并未放弃。

他披甲执锐,亲自在城下督战,指挥士兵轮番进攻。

僧辩则不断派出奇兵,与景周旋。

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激烈,但景始终未能攻破城池。

此时,湘东王绎召见武猛将军胡僧佑,郑重嘱咐道:“敌军若从水路进攻,你便以大舰迎击,必能取胜;

若他们只敢在陆上作战,你就直接率军前往巴邱,不必与他们纠缠。”

僧佑领命,率军抵达湘浦。

正巧,景的部将任约也率军赶到。

僧佑远远望见敌军,眼珠一转,故意装出畏惧的样子,下令避让,改走他路。

任约见状,得意地对手下笑道:“看来敌军怕了,我们追!”

僧佑心中暗笑,继续佯装退避,实则已布下陷阱。

任约率军急追,直抵羊口。

远远望见僧佑的部队,他高声喊道:“吴儿!还不早降?

想往哪儿逃?”

僧佑不答,暗中带兵退至赤沙亭。

这时,信州刺史陆法和领兵前来会合。

法和精通异术,能预知吉凶。

当初侯景围攻台城时,他曾对人说:“景亦胜亦不胜。”

如今听说任约逼近江陵,便主动请战。

湘东王绎便派他接应僧佑。

法和与僧佑商议:“任约骄横,可设伏击之。”

僧佑点头:“正合我意。”

任约自恃连胜,毫无防备,一路追进埋伏圈。

突然,伏兵四起!左有僧珣,右有法和,两军合围,如铁桶一般。

任约虽勇猛,此刻却如猛虎陷坑,挣扎不得。

法和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他生擒。

其余士卒,大多战死。

消息传到巴陵,侯景大惊。

他的军队正饱受疫病困扰,粮草也快耗尽,本就打算撤退。

如今任约被擒,更是心惊胆战。

他连夜烧毁营寨,仓皇撤军。

临行前,他匆匆安排:“丁和,你为郢州刺史。”

又对左右道:“宋子仙守郢城,支化仁守鲁山。”

就这样,侯景的攻势被彻底挫败。

法和将任约押送到江陵后,主动请求返回自己的驻地。

临行前,他对萧绎说道:“侯景之乱即将平定,殿下不必过于忧虑。

但蜀地的叛军恐怕会趁机来袭,必须提前防备!”

萧绎点头称是,立刻派兵驻守峡口,以防不测。

此时,任约也跪地求饶,表示愿意归顺。

萧绎见他态度诚恳,便答应赦免他的罪过。

随后,萧绎调兵遣将,命令王僧辩和胡僧珣率军东下,直逼郢州。

王僧辩先攻鲁山,一举擒获敌将支化仁,接着乘胜进军,包围郢州外城。

经过一番激战,斩敌千余人,士气大振。

宋子仙抵挡不住,只得退守内城,凭借坚固的城墙负隅顽抗。

王僧辩见状,下令四面筑垒,日夜猛攻。

宋子仙被围得水泄不通,渐渐支撑不住。

一天夜里,宋子仙派人出城求和,低声下气地说道:“将军若能网开一面,放我一条生路,我愿献出郢城!”

王僧辩冷笑一声,心想:“贼寇也有今日!”

但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假意答应,撤去一面围兵,还慷慨地拨给宋子仙一百艘船,让他撤退。

宋子仙大喜,连忙整顿残兵,准备登船逃命。

子仙开城驾舟,与丁和飞桨遁逃。

小船在江面上疾驰,桨声急促,水花四溅。

“快划!再快些!”

子仙回头张望,脸上满是惊慌。

丁和咬牙道:“将军放心,天黑前定能甩开追兵!”

二人一路狂奔,直到白杨浦。

夕阳西沉,江面泛起金光。

子仙松了口气:“靠岸歇息片刻吧。”

谁知船刚近岸,芦苇丛中突然杀声震天。

一队人马冲出,为首大将身披黑甲,手持长刀,威风凛凛。

“逆贼休走!

周铁虎等候多时了!”

子仙大惊失色,险些跌入水中:“你……你是何人?”

铁虎冷笑:“河东王誉旧部,如今效忠王僧辩!

今日取你首级!”

原来这周铁虎本是河东王誉麾下猛将。

王誉兵败后,铁虎被僧辩所擒。

僧辩见他勇猛,下令烹杀。

铁虎临危不惧,大喊道:“侯景未灭,奈何烹壮士!”

僧辩闻言,暗自思量:“此人倒是条好汉。”

他走近铁虎:“你当真不怕死?”

铁虎昂首道:“大丈夫死则死矣,只恨不能亲手诛杀侯景!”

僧辩拍案叫绝:“好!放了他!”

左右劝阻:“将军,此人骁勇,恐生后患。”

僧辩大笑:“如此猛将,正该为我所用!”

于是亲自为铁虎松绑:“可愿随我讨逆?”

铁虎单膝跪地:“愿效犬马之劳!”

僧辩大喜,当即收为部将。

于是,上级特意派他去拦截子仙。

铁虎接到命令,心里琢磨:“子仙虽然勇猛,但接连败退,士气已经低落。

这一仗我们肯定能赢!”

他带领部队快速前进,果然在半路上截住了子仙。

子仙见追兵杀到,脸色大变,对左右道:“铁虎勇猛,我军疲惫,如何抵挡?”

手下劝道:“将军若不战,必被生擒!”

子仙咬牙道:“罢了,拼死一战!”

两军交锋,战鼓震天。

铁虎故意卖个破绽,子仙不知是计,挥刀直进。

铁虎猛然回身,大喝一声:“着!”

长枪一挑,子仙措手不及,被掀下马来。

铁虎一把按住他,冷笑道:“子仙,你也有今日!”

子仙挣扎不得,只得认命。

此时,丁和见主将被擒,吓得面如土色,颤声道:“铁虎将军饶命!”

铁虎不屑道:“无能之辈,也敢作乱?”

一挥手,左右上前,将丁和五花大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