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省委的季度通报一经发布,整个官场都安静了。
星城市第一名,协作指数92.8分;
岳西第二,84.2分;
衡州、昌州、江陵,分列后三。
而真正引爆全省官场的,不是分数,而是通报后跟着发布的另一则决定:
“星城市作为全省新能源协作平台试点城市,享有干部使用建议权、财政专项调度权、产业招商优先权,试点期间授权其跨区调度协作资源。”
这一纸授权,直接将李一凡与星城市推到了全省产业治理的新高地。
在潇湘这个传统行政层级分明的体系中,一个副省级地市能拿到“跨区调度权”,已不是改革试点,而是制度松动的前奏。
省委常委会内部,虽无人反对,但多个地市一把手纷纷进省汇报,试图重新博取关注。
而省委书记赵建国,只一句批示:
“谁跑得快,谁调得动。谁还想坐着等,那就让他等下去。”
市委十六楼,星城市的核心幕僚系统紧锣密鼓地开始下一阶段的编排与调度。
市委秘书长梁国涛主持的干部调整会议上,李一凡提出:
“以协作指数、招商项目、实际落地率为硬指标,分级考察镇街和园区主要负责同志;
协作办、组织部、财政局三部门联席通报,三月内完成第一轮干部岗位洗牌。”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这一轮不是口头试点,而是真刀实枪的干部重组。
同一时间,市财政局正式批复:
?\t向南新区拨付第二批产业基础设施改扩建专项资金;
?\t对高新区、经开区的协作项目提前批复专项补贴额度;
?\t在星城市产投集团名下设立“新能源产业协作母基金”,与凡星投资合作搭建次级基金池,专项支持配套型企业。
市委组织部则下发《关于建立星城市实干型干部竞进评价体系的通知》,明确:
?\t镇街、园区负责人每季度需提交“推进实录”报告;
?\t招商、企业服务、平台对接三大领域,设立单独评审通道;
?\t干部实绩与市委选拔任用库直接挂钩,纳入年度调训计划。
—
“干部跑得快,企业才能跑得快;企业跑得快,产业才能跑得快;产业跑得快,城市才有话语权。”
这句李一凡在常委会上的讲话,成了当月市委机关内被反复转发的“金句”。
也标志着,星城市的新能源改革协作主线,初步完成闭环:
干部—财政—项目,三线贯通,资源跟人走,岗位看绩效,形成闭环。
李一凡在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上,借由“协作指数”改革,打通了自己在潇湘政务系统的权力延展路径;
而作为星城市委书记,他又亲手打造出一个平台化治理的城市样板。
这一次,他不只是改革的操盘者,而是制度设计者与兑现者。
但李一凡知道,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
当制度框架逐渐稳固,新的战场,已经在另一个维度悄然酝酿。
“京东那边,生活服务事业部开始南下布局了。”
梁国涛拿着一份产业园招商小组的汇报资料,放到李一凡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