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已加强监察力度,安禄山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只是,他如此频繁调动军队,恐怕是在加快叛乱的准备,朝廷需早做应对。”
李隆基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传朕旨意,命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同时加快对安禄山内部的策反工作。若安禄山敢轻举妄动,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罗昌领命而去,回到府邸后,立刻加大对安禄山的监察力度。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稍有疏忽,可能就会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随着监察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关于安禄山的情报源源不断地传来。安禄山与塞外部落的往来信件被截获,信中商讨着联合起兵的计划;安禄山在范阳秘密打造兵器的工坊也被发现,工坊日夜赶工,制造着大量的兵器。
罗昌将这些情报一一整理,及时上报给李隆基。每一份情报都如同重磅炸弹,让李隆基对安禄山的阴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一次朝会上,李隆基将安禄山的种种阴谋告知群臣,说道:“诸位爱卿,安禄山叛乱之心已昭然若揭。但幸得罗爱卿等一众官员加强监察,让他难以暗中筹备大规模叛乱。如今,我们需加快消藩步伐,制定周全的应对之策。”
张九龄上前说道:“陛下,既然安禄山已有叛乱迹象,我们可先发制人,以其勾结外敌、意图谋反为由,公开讨伐他。同时,加大对他内部的策反力度,让他的势力从内部瓦解。”
李适之也说道:“陛下,军事上,我们可集结优势兵力,对范阳形成包围之势,一旦安禄山起兵,便可迅速将其剿灭。”
李隆基点头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极是。传令下去,各部门加紧筹备,做好应对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同时,继续加强监察,确保掌握安禄山的最新动向。”
大唐朝廷在加强监察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应对安禄山叛乱的策略。而安禄山,虽察觉到周围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但却难以找出破绽,他的叛乱计划在朝廷的严密监视下,推进得愈发艰难。这场朝廷与安禄山之间的较量,正逐渐走向白热化,究竟谁能在这场生死博弈中胜出,整个大唐都在拭目以待。
在随后的日子里,罗昌不断完善监察网络,提高情报传递的效率。他在范阳周边设立了多个秘密联络点,确保情报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长安。同时,他还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细致分析,以便为朝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一日,一个从范阳赶来的信使匆匆进入罗昌的府邸。信使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安禄山正在谋划一场大规模的粮草运输行动,准备将囤积在各地的粮草集中运往范阳,为叛乱做最后的准备。
罗昌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能成功拦截这批粮草,安禄山的叛乱计划必将受到沉重打击。他迅速将情报整理好,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宫中,并附上自己的建议:派遣精锐部队,在粮草运输途中设伏,截断安禄山的粮草供应。
李隆基收到情报后,立即召集军事将领商讨对策。一位将领说道:“陛下,若能成功截断安禄山的粮草,他的军队必定军心大乱。只是,范阳周边地形复杂,安禄山必定会对粮草运输严加防范,此次行动难度不小。”
另一位将领则信心满满地说:“陛下,末将愿领命前往。我们可挑选精锐骑兵,利用夜色掩护,迅速出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李隆基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次行动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朕命你挑选最精锐的部队,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务必成功截断安禄山的粮草。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可恋战。”
将领领命而去,迅速着手准备行动。罗昌则继续关注着安禄山的动向,确保朝廷能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监察与反监察、谋划与反谋划交织在一起,大唐朝廷与安禄山都在为最终的胜利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