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提拔忠良 巩固朝堂(1 / 2)

燕山奇谭录 自在飞花1 1170 字 5小时前

在大明宫那气势恢宏的金銮殿上,雕梁画栋间光影交错,唐玄宗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消藩之路,步步荆棘,安禄山的威胁如阴霾般笼罩着大唐的天空。在这场关乎国运的博弈中,李隆基越发清晰地意识到,朝堂内部的团结一心与官员的忠诚可靠,乃是决胜的关键。

早朝时分,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群臣分列两旁。李隆基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消藩大业,关乎我大唐江山社稷,如今正处于关键时期。安禄山狼子野心,蠢蠢欲动,而朝堂之稳固,乃应对之根本。朕以为,需大力提拔忠诚能干之士,充实于各个关键岗位,以加强中央政府之执行力,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宰相张九龄率先出列,拱手行礼,神色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消藩之举,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堂上下需齐心协力,方可成功。提拔忠良,不仅能增强朝廷实力,更能彰显陛下任人唯贤之明,稳定人心。”

李适之也紧跟其后,抱拳说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复杂,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乃朝廷之梁柱。他们能在各自岗位上积极作为,有力推动消藩行动,巩固我大唐根基。”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既然二位爱卿皆赞同,此事便即刻着手进行。只是,该如何选拔这些忠良之士,诸位可有良策?”

这时,一位年轻的谏议大夫出列,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选拔官员,当以德为先,以才为辅。可通过地方举荐、科举选拔以及朝堂考察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官员之品行与才能。对于那些一心为国、正直廉洁且有实干能力者,予以破格提拔。”

李隆基沉思片刻,说道:“爱卿所言有理。但举荐之人,必须对被举荐者知根知底,若有举荐不实者,定要严惩不贷。科举选拔,要确保公平公正,选出真正有学识、有抱负之士。朝堂考察,则需诸位大臣秉持公正之心,如实评价。”

于是,一场旨在选拔忠良官员的行动,在大唐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地方官员们接到指令后,纷纷深入基层,仔细寻访那些口碑良好、政绩突出的官员。

在偏远的益州,刺史王渊深知此次举荐责任重大。他与下属们日夜商议,翻阅众多官员的政绩档案,实地考察他们的施政情况。

王渊对下属说道:“此次举荐,关乎大唐未来,我们切不可有丝毫马虎。必须选出真正的忠良之才,为朝廷效力。”

下属们纷纷点头称是。经过一番艰苦的筛选,他们最终举荐了一位名叫林羽的县令。林羽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口碑极佳。

与此同时,科举选拔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汇聚长安,怀揣着报国之志,在考场上奋笔疾书。

一位名叫苏哲的考生,在答卷中对消藩之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写道:“消藩之要,在于恩威并施,分化其势,断其财源,抚其民心。同时,朝廷需加强自身实力,选贤任能,方能长治久安。”

主考官们看到这份答卷,不禁眼前一亮。他们一致认为,苏哲不仅学识渊博,且对时局有着深刻的认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朝堂考察环节,各位大臣也都认真履行职责。他们观察官员们在日常政务中的表现,考量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