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长安。
今天已是公元196年,正月初六。
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在关中大地肆虐。各处战场的血迹已被新雪覆盖,仿佛数日前的惨烈厮杀从未发生。
大司马府内,炭火熊熊;赵云摘下了修罗面具,露出那张冷峻威严的面庞。
他站在沙盘前,手指沿着渭水一路向西,最终停在凉州的位置。
“文和,凉州情况如何?“赵云的声音低沉而平静。
贾诩捋了捋胡须,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回陛下,田将军已平定凉州大部,各地世家大族纷纷归附,各地羌胡首领也请求臣服!”
赵云微微颔首,解决了马超,又解决西凉军主力,西凉境内不管当地大族,还是羌胡都已无力与他对抗。
“对了,各地降兵数量可统计出来?”
赵云的目光盯着沙盘,不禁想起被打溃在关中各地的西凉溃兵;这些溃兵随着马超投降,也纷纷向各地官府投降,使得关中降低了匪患。
“回陛下,各地官府正在统计收降溃兵数量,估摸有五万降兵!”
赵云点了点头,“命各地将降兵送至细柳聚,组建细柳军!”
这时,堂外传来脚步声,郭嘉披着狐裘掀帘而入,手中还提着一个酒囊。
他脸色略显苍白,却带着惯常放荡不羁:“陛下,马儿夫妇已启程前往邯郸。”
“庞德和马岱呢?”
“按陛下吩咐,留在了军中。”
赵云当即对堂外吩咐,“来人,把庞德和马岱唤来!”
不多时,已被安置在长安的庞德、马岱二人进入大司马府。
二人铠甲已卸,只着素色战袍,却仍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姿态。
当二人进入灯火通明的大堂时,目光忍不住投向了站在沙盘边的黑袍男子,他二人敢确定,此人的身形,就是之前戴着面具的那名明军骑将。
再看贾诩、郭嘉对黑袍男人无形中的恭敬,庞德、马岱二人心中暗惊,这人…莫非就是传闻中战无不胜的北明皇帝——赵云?
“罪将庞德(马岱),拜见大司马!”二人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二位将军请起。”一个威严的声音从沙盘旁传来。
庞德抬头,只见那黑袍男子转过身来——剑眉星目,面容俊朗,一双利瞳如寒潭般深邃。
虽未着龙袍,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已令庞德确认了心中猜测。
“这位是...”庞德喉头滚动,声音不自觉地低了几分。
贾诩微微一笑:“想必二位将军已猜到,这位正是我大明皇帝陛下。”
马岱闻言,膝盖一软,险些再次跪倒。
他万万没想到,北明皇帝竟亲临关中,还以骑将身份参与了围剿他们的战役。
赵云抬手示意二人不必多礼:“朕素闻庞令明忠勇无双,马子岳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庞德俯身再拜:“败军之将,不敢当陛下赞誉。”
赵云走到二人面前,目光真诚,“渭水一战,令明为护主将,身中七箭仍死战不退,此等忠勇,朕甚为钦佩。”
马岱年轻的面庞上浮现激动之色,自归降以来,他本以为会遭受冷眼羞辱,却不想得到大明皇帝如此礼遇。
“陛下...”庞德虎目含泪,一时语塞。
赵云拍了拍庞德的肩膀,转向沙盘:“如今,关中已定,凉州归附,但天下未平。朕把二位将军召来,是欲以收降的西凉将士为骨干,组建细柳军,不知二位可愿为朕分忧?”
庞德与马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感动。
细柳军乃前汉精锐,以周亚夫练兵细柳营而得名。
如今赵云不仅不猜忌降将,反而委以重任,此等胸襟,实属罕见。
“末将愿效死力!”庞德重重抱拳,铁甲护腕相撞,发出铿锵之声。
马岱也急忙表态:“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好!”
赵云眼中精光一闪,“细柳军暂定三万之众,从降兵中汰出老弱病残,以庞德为主将,马岱为副,奉孝为军师将军!”
庞德、马岱二人退下后,贾诩、郭嘉二人与赵云的目光重回沙盘。
赵云的目光从凉州南移,最终定格在益州:“二位爱卿,凉州这步棋已结束,该走下一步了!”
贾诩会意,枯瘦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陛下之前说的阴平小道,臣近来派人打听过,听说是一条人迹罕至,极其艰险的小….!”
赵云抬手打断:“文和多虑了。正因为阴平险峻,刘璋必不设防,才能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