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期,宦官赵高权倾朝野,却仍觊觎更高权力,妄图谋朝篡位 。但他心中没底,不知群臣中有多少人愿听他摆布,又有多少人会坚决反对。为了试探群臣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场闹剧。一日,朝堂之上,赵高命人牵来一只鹿,然后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臣特意献上一匹良马,供您赏玩。”秦二世一愣,随即笑道:“丞相这是糊涂了吧?怎么指着鹿说是马呢?”说罢,他环顾朝堂,询问左右大臣这到底是鹿还是马。大臣们瞬间明白,这是赵高的一场权力试探。有的大臣畏惧赵高权势,选择沉默不语;有的则阿谀奉承,顺着赵高的话,一口咬定这就是一匹马 。然而,也有少数刚正不阿的大臣,不愿违背本心,坚持直言这是鹿不是马。赵高将众人的反应暗暗记在心里。不久之后,那些说实话的大臣,纷纷遭到赵高的迫害,或被撤职查办,或被打入大牢,甚至丢了性命。通过“指鹿为马”这一事件,赵高成功辨别出朝堂上的异己,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也让秦朝朝堂陷入了极度恐怖的氛围,政治愈发黑暗腐朽,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
梁冀专权
东汉时期,梁冀出身显赫,其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家族势力庞大。汉顺帝驾崩后,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顺理成章地掌控了朝政大权。汉冲帝在位仅半年便夭折,梁冀为了继续把持朝政,不顾众人反对,强行拥立年仅八岁的汉质帝 。汉质帝虽年幼,却聪慧过人,对梁冀的专横跋扈心生不满。有一次在朝堂之上,他看着梁冀,直言其为“跋扈将军”。梁冀听闻后,恼羞成怒,担心汉质帝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竟丧心病狂地派人在汉质帝的食物中下毒,将其毒杀 。之后,梁冀又拥立刘志为帝,即汉桓帝。汉桓帝初期,梁冀的权势达到顶峰,他独揽朝政,飞扬跋扈,肆意妄为 。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府邸,府中珍宝堆积如山,生活奢靡程度令人咋舌。梁冀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他在朝廷中安插亲信,排斥异己,凡是不顺从他的官员,皆被打压陷害 。整个东汉朝廷,上至公卿大臣,下至地方官员,都对梁冀畏惧三分,敢怒而不敢言。梁冀专权长达二十余年,使得东汉政治腐败不堪,社会矛盾激化,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东汉王朝也由此走向衰落。
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担任宰相长达十九年之久。他表面上温和友善,待人接物总是满脸笑容,说起话来更是甜言蜜语,让人如沐春风 。然而,在这和善的表象之下,却是一颗阴险狡诈、嫉妒心极强的心。他最擅长的便是在暗中算计他人,凡是在才能、威望等方面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都会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张九龄是当时的贤相,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堂上威望颇高 。李林甫为了扳倒张九龄,可谓处心积虑。有一次,唐玄宗想要提拔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并无出众的学识和政绩,坚决反对。李林甫表面上没有发表意见,可私下里却在唐玄宗面前大进谗言,说张九龄独断专行,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后来,张九龄又在其他事务上与唐玄宗产生分歧,李林甫抓住机会,不断在唐玄宗耳边添油加醋,挑拨离间 。最终,唐玄宗对张九龄心生不满,将其罢相。除了张九龄,李林甫还以类似的手段排挤、陷害了许多朝中正直的大臣,使得朝廷中人才凋零,政治风气日益败坏 。他的这种两面三刀、表面和善内心险恶的行事风格,被人们称为“口蜜腹剑”,成为历史上奸臣的典型代表。
要区分判断历史上的臣子是否为负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看其政治行为
- 是否结党营私:负面臣子往往会为了个人权力和利益,拉拢亲信,排斥异己,形成利益集团,如李林甫就通过结党来巩固自己的相位,打压朝中正直之士。
- 是否专权跋扈:像梁冀那样,凭借自身势力独揽朝政,无视皇帝权威和朝廷制度,擅自决定国家大事,甚至操纵皇帝的废立,这是典型的负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