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1 / 2)

紧接着,吴大山走到屋后的一个角落,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眼前出现了一口巨大的缸。“咚咚咚”,轻轻敲打缸的声音回响起来。这是特殊的信号,一旦敌人注意时能引导行动到需要到达的地方。敌后行动异常危险,必须处处留神。

---

沔水庄里,王宇满脸兴奋,一边手舞足蹈一边赞叹道:“我终于知道,‘风云号’射得如此之远的原因了。三把普通弓拉弦的距离只是一般,但‘正二反’的结构可以将距离延长一倍,所以能储藏更多的能量。原来设计的关键就在这里!真奇妙啊!”

这一刻,他仿佛变成了一位严谨的研究员,而这种构造也给了王宇全新的启示。以往的设计局限在此处豁然开朗。

“云旗,你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王宇好奇道。

“其实刘老师告诉我这些原理后,我自己总结了下。” 说着,林轩轻笑几声,解释说,“根据物理公式,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相关。所以两正一反而使得拉锯更长,发射时箭的速度更高。”

“若论细节,可能还要结合《数理精义》才行……我有机会写一本小册子详细说明,如果你愿意学习更多……”

听到这里,刘老师的兴趣被勾起来了。“那你一定要尽早把书借给我!”

王宇放心地笑着,再次凝视着这巨型箭矢,思索着其运作方式;不一会儿又发出一声感叹。

一旁,李辉正在交谈。

“这个‘风云号’防御作用如何?”王宇随意问了一句。

李辉拱手答谢,迅速致函兄弟筹钱送来。他说,以这般微薄的价钱买到神器,几乎如送玉一般。对荆洲士家来说意义非凡,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旁边的顾明则抿唇思考,了解这交易的背后,一旦风云号在战场使用,吴国欲速攻下荆州的企图将付之东流。他愈发觉得局势微妙,庆幸自己选对了立场。

刘老师看完后也走了过来,“云旗啊,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能否说说……”

关麟爽朗一笑:“只要你想说,我一定洗耳恭听。”

“我愿意效忠是因为云旗的个人魅力和远见卓识。但是你我清楚,曹操的心狠和手中人质会让那九千多降兵的劝降变得困难重重。”

刘老师的忧虑真实深切,他知道长久扣押会引发资源消耗、甚至可能出现骚乱。关鹏明白刘老师担心耗时太久带来的负面影响。

必须早作打算,不能再这么拖延下去。

在面对最终抉择的时候,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如同历史上那位有名的将领所为,选择坑杀俘虏;其二便是放任这些俘虏返回家园。然而,对于关平(文中更改的名字)而言,无论哪种选择都像是饮鸩止渴一般令人难堪。坑杀显然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而释放则更让人难以苟同。

说到这,关平与前来商讨此事的李峰对视了一眼,只见后者深深叹了一口气。从这叹息声中,关平能感觉到李峰是在真挚地关心他。

这时,李峰显得愁眉不展,但出乎意料的是,关平却微微笑了笑。“曹操在这类涉及兵士和家眷的问题上其实并不得要领,他曾因这类问题屡遭打击。”关平感慨地说,接着讲述了曹操几次人口迁移的失败案例,包括赤壁战后的淮南迁移以及官渡之战后的多次百姓迁移行动,皆因未考虑百姓安土重迁之情而导致了大量民众的流失及士卒的反叛。

李峰听后若有所思,但他还是不太明白,这和眼前的困境有什么直接关系?

“且让我说完。”关平面容变得严肃,“我列举这些例子,并非要诋毁曹操,而是想说明曹操与我家祖辈和父亲在带兵方面的显着区别。曹操作派多依靠高压威慑,施以霸道手腕。相反,我家传承更多的是仁义为先的教诲,强调爱兵如子。两者治理风格截然不同,也反映出不同的军队管理哲学。”

随后,关平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若借曹操之手,颁布命令让那些无妻的小兵分得敌军将士们的妻子儿女,则这数千士兵定会产生深仇大恨。关平进一步解释到这一招既能打击敌军士气,也能收服被擒者的归心。

李峰闻言大惊不已,他意识到这样的策略虽非光明正大但却十分阴毒,而这正是关平的用心所在。“夺妻灭亲乃最大的仇恨,这种仇恨能够激发士兵心中的复仇欲望。”

关平坚定点头表示同意,并指出自己之所以愿意实施这样的策略是为了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即利用敌人弱点换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最后提到的历史细节更是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据记载曹操确实有过此类做法:通过收集并分配寡妇或失去联系的妻子给士兵,以此提升士气和巩固统治。然而这种方式显然激化了许多矛盾,引起了士兵家庭的巨大动荡和社会不满,这或许反映了魏武霸权之下某些极端政策的一面。

综上所述,关平所言揭示出了古代军事领导者间不同的治军理念以及手段,既表现了他对当前状况的独特见解,亦暗示了复杂背景下人类心理层面斗争的重要性。

### 改写后的版本:

大量阵亡士兵的家属,尤其是她们的妻子和女儿,被迫重新分配。这种做法在孙权的眼里再平常不过。东吴从来都是务实至上,看重即时战力与军队士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将士们的忠诚度,还可以迅速解决军队人数不足的问题,提升整体战斗力。

孙权麾下的谋士顾雍并非良善之人,站在吴国的利益角度看,他无意为曹操规避这些棘手问题。事实上,为了巩固吴国的实力,他不仅不会阻止,还会巧妙利用这一政策加剧曹魏内部矛盾。

然而,即便孙权成功施行这项政策,最终也逃脱不了某些报应。据说,孙权死后,他的遗言要求妾室们改嫁他人,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谁又敢遵命呢?可有一个人真的这样做了——他的儿子,继承者陆逊接手了所有的庶母们,这种行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