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陈桥遇故(1 / 2)

从陈桥门出来,向东北约百里,就是陈桥驿,向北,有两条重要道路:一条是陈桥、长垣、澶州、大名、河间至雄州,谓之东路;一条是陈桥、滑州、相州、洛州、深州至雄州,谓之西路,均可达到辽国的南京,也就是燕京。陈桥是东西两路的汇合点,乃是北通燕赵的咽喉要地。

一百六十几年前,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夺了柴大官人老祖宗的天下。十七八年前,赵佶改陈桥驿站为“显烈观”,以纪念他家祖宗的功业。

宋江大败辽军归来,兵马就驻扎在陈桥驿。

俺屠戮地下凶徒,为避大能法师,出了东京城,一路疾驰,匿影藏形潜入陈桥驿宋军大营,见到众好汉们基本都无所事事,多在营中闲坐、打熬力气:有学识的就斗茶下棋,议论些古今兴亡得失的事;没文化的就喝酒吃肉,胡吹神侃江湖人物轶事,兴到处较量些枪棒拳脚。。。奈何在这军营中,看着漂浮无根,不似在梁山时安居乐业。

也有些身穿微服,准备出营闲逛的,都来找宋江禀告:“小弟辈在营中,兀坐无聊,今日出营闲走一回,特来禀知兄长。”

宋江也都答应,一一回道:“早些回营,候你们同饮几杯。”脾气比在梁山时还好了几分,果然是满足了招安的心愿,脸上的笑容就真心了许多。

俺见张青、孙二娘两人也请假,牵着黑骡子孙三郎离了兵营,就跟了出来。

夫妻两人走路又出了陈桥驿,望北缓步行来,口中言语都是思念儿子张山。

只听张青叹道:“二娘,不成想你我又成了朝廷官兵!这官兵做的却甚没意思!”

孙二娘道:“对!到处是蛮大的规矩!害日日点卯!束缚的老娘心头火起!当年从二龙山入伙梁山,规矩就特么比二龙山大!老娘就已经十分烦躁!那宋江还特么要老娘不时跟着扈三娘那痴思女人屁股后头上阵厮杀!武松贤弟走时,劝咱两个都离了梁山。。。那时候真应该离了!”

张青点头:“原本是顾忌张山那孩子和咱们自己人的家眷!征辽前宋江、宋清兄弟两个,与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阮家三弟兄,带着马步水军一万余人回梁山,山中应有屋宇房舍尽行拆毁,将各家老小,上车乘马,各各送回原所州县,我们的自己人当时都跟着回去了,现在老四来报,家眷们都已经回了孟州,寻了隐蔽的所在,无人知晓。。。不如你我夫妻三十六计走为上,也不回去跟宋江啰嗦了。”

孙二娘两眼一亮,笑道:“行啊!贼汉子!难怪你叫老娘牵了三郎出来!可惜老娘只带了一条鞭子出来,可惜咱们那些兵刃家伙事儿了。”

张青嘿嘿一笑:“昨天一应东西都交给老四带走了,他就在离此三十里外等候咱俩。嘿嘿,施恩兄弟和曹正,他们两人今天也都会走的。过了今天,明日点卯几人不到,宋江这大营就不会再敞开了!可惜老鲁还是不走!”

孙二娘哈哈大笑道:“管他鸟的!咱们走!”

两人飞身上了黑骡子,孙二娘在前面,一声呼啸,孙三郎四蹄飞腾,向西去了。

俺感觉甚是高兴,武松这张青义兄跟着老曹学的鬼精鬼精的。

“祝愿武松的义兄义嫂义弟老曹,此一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受羁绊,身心畅达!”

俺是武松,却又是新的武松,玄之又玄,不可言传了。

俺信步过了几个街坊市井,忽然见到前面是戴宗、石秀两人。只见他们正站在路旁一个大石碑旁边查看,俺神识卷过,那碑上有“造字台”三字,上面又有几行小字,因风雨剥落,不甚分明。

戴宗仔细看了道:“却是仓颉造字之处。”石秀笑道:“俺们用不着他。”

传说仓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华夏文字的开山怪。

俺当然立刻想到了李白的《太玄经》那本鸟迹书。。。想来他当年曾在此石碑前打坐参悟《太玄经》。。。想来他和高适、杜甫三人同游大梁遗迹时都在此地研讨过,杜甫有诗云:“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李高杜这三位根性超人、才智高绝之人都未能参悟《太玄经》的鸟迹文?!李白把这经藏入地下!是放弃了吗?还是已经参悟出来了?!

等等!石秀说什么:“俺们用不着他。”用不着他?什么意思?是说他自己不识字的意思?这人却是识字的!是说大家是武人,基本不用文字谋生?

俺仿佛参禅一样,琢磨石秀这句话头。难道这本鸟迹书是不用解读?只要缘觉?有缘人看了就能参悟?无缘人翻烂了也是白搭?李白看来是真无缘的。

哈哈,等俺哪天再遇到李忠,看他是如何做的。

俺神思百转却是电光石火间就完成了,再看前面,戴宗、石秀两个还哈哈大笑着,望前又行。

又到一个去处,偌大一块空地,地上都是瓦砾。正北上有个石牌坊,横着一片石板,上镌“博浪城”三字。

戴宗沉吟了一回,说道:“原来此处是汉留侯击始皇的所在。”又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石秀道:“只可惜这一椎不中!”

嗯?这是张良挥出惊天一椎的地方儿?李忠说张良是造反大家老张家的开山老祖!俺只知道老张家就汉末黄巾造反这次,李忠却说后世必然还有老张家造反!老张家虽然没有做过皇帝,但就好造反这一口!人家老张家在天上都当了玉皇大帝了!在人世间就不能当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