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爵位的世家大族,只需要举荐,或世袭爵位,并不用参加科举。
说白了,科举是专为士族之外的人设立的,公平中夹杂了不公平。
公平在科举却是一块敲门砖,学子们十年寒窗可有望一步登天,褪去布衣,踏入仕途。
不公平是在,只能任地方官,大禹朝的最高职权,还是牢牢握在皇帝和世家大族手中,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上辈子,顾烨城的位置就十分尴尬,十五岁那年,顾南风向外昭示十三岁的顾简书为平昌侯世子。
实在可笑,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顾烨城都该是世子的不二人选。一时间,原本几乎消泯的那桩风流迭事,一时间又暗暗的喧嚣沸腾起来......
开始有人当着顾烨城的面明嘲暗讽,说他不是平昌侯亲生的。
十五岁的少年最是敏感易怒,于是顾烨城从吃喝玩乐的纨绔,变成嚣张跋扈的恶霸,暴怒下杀了个楚氏门阀的嫡子,遭了大难......
不能袭爵,又无人举荐,一等公爵家的公子去参加科举,与平头布衣争一个地方小官的职,顾烨城拉不下来脸,丢不起那个人。
约莫两盏茶的功夫,陆池阁便来了......
“山长”
“陆叔叔”
“县尊”
几人相互见了礼,纷纷落座
陆池阁说道“城儿,你舅父跟你说了书院的情况吧”
顾烨城答“是”
陆池阁问道:“城儿,你可有参加过什么大考”
顾烨城答:“没有”
顾烨城的情况,略想想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
陆池阁不做他问,直接开口提问考校起顾烨城,一番下来,竟然发现,顾烨城的学问颇广也颇扎实,不是天字班至少也得是地字班。
陆池阁沉吟片刻,皱眉思索........
....................................
上辈子,顾烨城十三岁前,母亲江腮雪盯他的功课盯的很严格。
十三岁到十五岁间,自己想着自己必然是平昌侯世子的不二人选,未来大禹朝的肱股之臣,虽然贪恋吃喝玩乐,却没有懈怠太多。
十五岁到十八岁间,袭爵无望,浑浑噩噩了三年。
十八岁后在边沙,徐枫林对他日夜督促,研习兵书,广涉地理地貌等杂学。
二十三岁被皇帝认回了皇家,皇子的功课更是变态,好在顾烨城天资高,底子扎实,应对的不是很吃力,否则哪有时间带徐凡心到处玩儿......
总而言之,顾烨城可不是草包皇帝,肚子里的货.....足着呢
.................................
陆池阁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带着顾烨城走到梧桐书院的东南角,那里有两间屋子,门头上写着‘天理堂’三个字,顾烨城驻足望了望那门头。
顾烨城:有意思!
天理堂的屋子看起来十分古拙,梁柱虽旧但齐整,跨进门,里面的物什陈旧,擦的干干净净。
陆池阁在一处房门停下,看样子像是卧房或书房一样的内间,陆池阁抬手轻叩两下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