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兵部印信失窃案(2 / 2)

但嘉庆帝却有着更为深入的考量,他认为此案不宜大张旗鼓地宣扬,以免贼人狗急跳墙,使用官印制造混乱,引发更大的危机。

嘉庆皇帝深思熟虑后,认为应该从去年领交印信的相关人员开始,进行逐一严查。

兵部众人谨遵皇命,全面深入地开始盘查。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嘉庆帝四月初三返回京师,审讯工作依旧毫无进展。

嘉庆帝对此极为震怒,他怒斥王公大臣们“疲玩成性、互相推诿”,完全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

盛怒之下,他对绵课、曹振镛、英和等相关官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并严令他们每日必须到堂审理案件,务必尽快查明真相。

之后,刑部官员为了撬开鲍干的嘴,对他用上了大刑。

在严刑逼供下,鲍干终于改口称,行印可能是在秋围过程中,或是返程路上丢失的。

嘉庆帝凭借敏锐的直觉,察觉到鲍干极有可能是该案件的关键突破口。

此人三番五次改变说法,行为十分可疑。

于是,嘉庆帝命兵部尚书加大审讯力度,务必让鲍干如实招供。

“鲍干,你还是招了吧,免得我再对你用刑!”庄亲王声色俱厉,恶狠狠地说道。

终于,在四月二十三日,鲍干再也承受不住压力,全盘招供。

原来,去年八月二十八日,在秋围返京途中,负责看印的书吏俞辉庭因贪杯醉酒,沉沉睡去。

就在他熟睡之际,官印连同印箱被贼人盗走。而库房里现有的印箱,是鲍干花了十两银子,重新让技术工打造的一模一样的箱子。

至于官印,他们二人可不敢擅自找人雕刻,毕竟私刻朝廷官印,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也就是说,俞辉庭为了逃避罪责,贿赂鲍干,将这个空的复制箱子混入库房。

今年二月,他们听闻刑部堂官将携行印随皇帝拜谒东陵,为防止事情败露,

二人又贿赂当值书役莫及戈,私开库房,伪造了官印失窃的假象,还散布有一个穿灰锦袍的人在库房附近徘徊……

案件真相大白后,嘉庆帝痛心疾首,下令重铸兵部行印。对于涉案官员,也都给予了严惩。

例如,兵部尚书松筠被革去山海关副都统之职,降为骁骑校;兵部侍郎裕恩被革去侍郎、副都统官职;主要责任人俞辉庭被关禁闭一个月,期满后发往新疆伊犁给兵丁家为奴;

书吏鲍干被枷号两个月,发往黑龙江给兵丁家为奴等等。

这起兵部印信失窃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朝廷官员人浮于事的情况,

皇帝的权威,被这些庸官糟蹋的体无完肤,象征军队权威的官印都能丢失,可想而知,有关人员对制度的蔑视。

该案无情地暴露了朝廷内部潜藏的矛盾和问题。百姓们听闻此事,对朝廷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