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臣子们看来,乾隆皇帝大限已经到了,从表情和行动还能看不出来吗?
一夜相安无事,到了初三的凌晨,乾隆在睡梦中离去,享年89岁,
人们都说这是老喜丧,乾隆无疾而终。国丧与民乱接踵而至,让嘉庆帝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从登基继位到父皇去世,短短五年时间,嘉庆帝头上的白发,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连日来,嘉庆帝一边操持着父皇的葬礼,一边面对剿匪屡屡失利的奏折,常常神情呆滞,手中握着的狼毫朱笔也微微颤抖。
此刻,嘉庆帝的老师朱珪悄然来到他身边。
朱珪,乾嘉两朝大臣,乾隆四十年,朱珪入职尚书房,教导嘉庆读书。
后还担任过福建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安徽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务。
嘉庆帝亲政后,朱珪被封为太子少保官职,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
“老师,您来的正好。”嘉庆帝掷笔起身,目光急切地望向老师:
“先生可知,白莲教匪势如燎原,五省皆受其害,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朱珪垂眸躬身,声音沉稳地回答道:“圣上,微臣深知匪患猖獗,实非短期内形成。”
嘉庆帝猛然转身,目光如炬,追问道:“难道不是先帝晚年倦怠政务,纵容教匪势力坐大吗?”
朱珪缓缓摇头,袍角轻轻扫过青砖地面,说道:“并非如此。白莲教以‘官逼民反’聚众,
实则是和珅弄权二十年,将官场腐蚀得千疮百孔。
各级衙门卖官鬻爵之风盛行,百姓讽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言可谓字字泣血。
府库空虚却要剿匪,官员便以‘剿匪’为名层层盘剥百姓,致使良民被逼无奈,不得不奋起反抗。”
嘉庆帝一拳重重砸在案几上,震得砚台险些跌落:“好一个‘官逼民反’!
和珅权倾朝野,结党营私,竟将大清根基破坏至此!”
朱珪向前迈出半步,压低声音说道:“圣上明察。只要和珅还在,剿匪的钱粮终究会流入他的私囊,
白莲教就如同野草,春风吹又生,此乃成了和珅敛财的借口,唯有铲除这一根本祸患,方能重塑吏治,安抚民心。”
嘉庆帝踱步至老师面前,目光灼灼,说道:“朕早有此意,只是……”
朱珪长揖至地,说道:“和珅党羽虽众多,但圣上乃九五之尊。可先剥夺他的军机大权,
再以‘贻误剿匪军机、贪墨军饷’之罪予以雷霆处置,
如此既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又可解决白莲教之患。”
嘉庆帝仰头大笑,眼中闪过寒光:“先生之言,犹如拨云见日!待父皇下葬后,朕便要让这巨蠹伏法!”
半月之后,嘉庆帝迫使和珅自缢而死,并抄没其家产及贪墨所得共计 10 亿两白银,相当于大清 15 年的国库收入,此外还有房产店铺上千套……
当时百姓拍手称快,纷纷说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也有人称赞乾隆老爷子高明,将和珅这个“钱袋子”留给了儿子,解了剿匪资金的燃眉之急。
随后,嘉庆帝开始大力整治官场,贪污、渎职、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很快得到纠正。
川楚剿匪的总督、总兵等官员,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懈怠,
否则屁股就要挨板子,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嘉庆杀和珅贪官,犹如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八旗将领体内,战斗力急剧增长。
到了嘉庆五年,襄阳起义军不幸被围歼。
首领王聪儿宁死不屈,为免受侮辱,毅然愤而跳崖自尽,壮烈牺牲,年仅 24 岁。
两天后,姚之富誓言要为王聪儿报仇,却被四川总督率军围歼,最终壮烈牺牲。
其教众死的死,逃的逃,队伍瞬间瓦解。
四川达州白莲教首领徐天德,起义后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队伍在川东北一带与清军巧妙周旋。
徐天德部机动性极强,多次成功突破清军防线,是四川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之一。
然而,不幸的是,他最终在战斗中溺水身亡。
清军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起义军从最初主动出击,如今变成了以防御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