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之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不仅歼灭了一个敌人的主力师团,还成功打乱了武汉会战北路鬼子的部署,使得整个武汉会战的进程不得不再次放缓。如此卓越的战功,全国人民都铭记在心,第五战区更是对参战部队充满了感激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府的光头自然不能无动于衷,他必须要装出一副重视的样子。于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磋商和研究,最终决定采取一种常见的方式来表彰这次战役中的功臣。
光头再次使出他的老把戏,在中央社的报纸上,用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国府对这场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徐剑飞和田绍志两个人的通报嘉奖。
然而,这份嘉奖的核心内容,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和不满。
在报纸上,国府竟然卑鄙地宣布,将原本属于民间武装的鄂豫皖抗日军,和在战场上起义的原满洲国东北军,正式合编为国府游击第35集团军。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原本只是报纸上的少将的徐剑飞,竟然再次在报纸上被提升为国府中将,并被任命为集团军总司令;而同样是少将的田绍志,也被提升为国服中将,担任副司令兼参谋长。
如此,便是强硬的将鄂豫皖抗日军给收编了,并且将徐剑飞和田绍志之间的从属关系,变成了平级关系。为日后挑拨离间埋下伏笔。
这样的决定显然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和不满。民间武装和起义部队,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的战功不应被忽视或贬低。然而,国府却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体系,似乎是想掩盖他们原本的身份和贡献。
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权衡之后,最终决定正式将鄂豫皖地区,纳入游击第 35 集团军的游击范围之内。这一决策无疑给该集团军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表彰全军将士的英勇表现和卓越贡献,特赏赐银元 50 万作为奖励。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这个集团军的待遇问题,却只字未提。
这似乎意味着,尽管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和地盘,但在军费军饷开支,以及武器弹药补给等方面,并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支持,哪怕是象征性呢。
之所以如此安排,原因很简单——既然已经将其定性为游击集团军,那么就让你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争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获取资源、维持生计。
与此同时,这一举动还有另外一层深意,那就是向北面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两个小鬼,现在已经是我的人了,你们就别再打他们的主意了。
至于徐剑飞是否接受被国府诏安,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无论他作何选择,都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我已经公开宣告了这一决定。即使徐剑飞坚决执行他的那种南北不靠的原则,坚决拒绝,又能怎样呢?难道他还能跑到重庆来跟我理论不成?你还能跑到重庆来咬我吗?
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到时候他就会落入我光头的掌控之中,我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他进行处置,将他这个小鬼像面团一样拉长揉扁,任我摆布。
这还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光头之所以如此坚信田绍志这个老军人,肯定会接受国府收编的,主要是因为他对人心的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
在以往的历次军阀混战中,这种手段屡试不爽,每次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对于在这次会战中表现出色的何基沣,光头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赞赏之情。他毫不犹豫地将何基沣的军衔,提升了一级,使其成为了中将。
不仅如此,光头还特意将徐剑飞刻意表功的何基沣召回重庆,让他在军委会上,做了一场长篇的战场经验汇报。
按照光头的评价,这场报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
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让这些高级将领们,从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他们的抗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