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仗义员外(2 / 2)

不管小儿子能不能兑现承诺,他的话都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嫂嫂,你太瘦了,今天必须吃两碗饭,两条鱼。”

苏砚说罢才端起饭碗,家里调味料只有盐巴,为了降低鱼腥味,他刮去了鱼腹黑膜,抽出了鱼线,还用热水清洗了外表。

母亲看到苏砚如此懂事,被感动的老泪纵横。

养了多年的小儿子终于得到了回报,感觉他就是把瓮底下的铜板都花了也值了,大不了以后再赚。

饭后又给父亲的牌位上香,连说列祖列宗保佑,生活终于有了奔头。

苏砚感觉有些可笑,苏家列祖列宗若是在天有灵,也不会眼睁睁看着爷爷把孤儿寡母赶到这栋破宅子里自生自灭。

赵玉岚失去了收拾餐桌,刷碗的资格,整个人都变得手足无措,甚至都一度怀疑叔叔得了发烧后遗症。却又盼着后遗症能伴随叔叔终身,那样或许就不用挨打,也能吃上饱饭了。

这一晚,大家睡得都不踏实。

母亲担心这是醒来就会破碎的梦,嫂嫂害怕明天被小叔子卖到窑子里,苏砚则担心关在鸡笼里的丛林猫逃之夭夭。

天刚亮,三人就醒了,都顶着黑眼圈。吃了母亲热好的剩饭剩菜,苏砚拎着鸡笼和三条大鱼,喊上担惊受怕的赵玉岚出发了。

一路上,赵玉岚都跟在苏砚身后,发现他走的是前往平安镇的路,才暗暗松了口气。

那里没窑子也没人牙子,她也熟悉地形,苏砚若有歹心就夺路而逃。想到米粥炖鱼,又不禁暗暗期盼,难道叔叔真的变好了?

平安镇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镇子,离石泉村差不多十里地。

两人步行走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集市上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包子摊的笼屉冒着热气,浓郁的香味儿在空气中飘散。

临近年关,集市上多了不少前来贩鱼的村民,价格从每斤十文到二十文不等,其中一条金鳞鲤的售价更是高达每斤百文,看的周围的人直眼馋。

这条鱼少说也有五斤,换成钱能买将近两百斤粟米。

苏砚和赵玉岚寻了个不碍事的地方,摆上了货品。

人来人往,除了偶有行人对鸡笼里的东西好奇,细细打量两眼,却没有问价的意思。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赵玉岚有些紧张,双手不安分的搅动着,这段时间的殴打让她有些自闭,面对陌生人更是恐慌不已。以往陪着婆婆来镇上卖干柴,都是她讨价还价。

也幸亏没人问价,不然她都不知如何是好。

“嫂嫂,我哟呵两声,你别害怕。”

苏砚清了清嗓子,喊道:“正宗清溪河野生大鱼,昨晚刚捕的。活蹦乱跳的麻狸子,仅此一只,手快有手慢无啦。”

赵玉岚被惊的目瞪口呆,叔叔这套说辞比经商多年的摊贩说的都利索。难道他的发烧后遗症又严重了?

话音落下,摊子面前便多了几位穿着考究的男男女女。

“后生,这鱼怎么卖啊?”

一位老妇人翻看着鱼儿,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的确挺新鲜。

苏砚微笑道:“大娘,市价,每斤十二文。”

“价格倒是公道!”

老妇人点了点头,说道:“算上这只麻狸子,我给你一贯钱。”

“竹竿儿刘,大过年的你连庄户的辛苦钱都坑,真不怕遭报应啊!”

讥笑声传来,一位模样富态,穿着华丽的中年男子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他身后的老管家佝偻着腰,手里拎着条售价不菲的金鳞鲤。

竹竿儿刘连忙起身施礼,讪笑道:“张员外爷说笑了,我只是跟他开个玩笑。”

“去去去,少在这里油嘴滑舌。”

张员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将围观者赶走,盯着鸡笼里的丛林猫,越看越喜欢。

上个月,他纳了第五房小妾,宝贝女儿感觉他对不起过世的娘亲,一气之下从城里搬到了平安镇。前几次登门道歉无功而返,想到女儿喜欢宠物,也生出了购买之心。

“小伙子,这麻狸子从哪抓的?”

赵玉岚往苏砚身后躲了躲,这要是问他,他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苏砚躬身施礼,解释道:“张员外,这是我昨晚在山上抓到的,想拿到镇上换些钱,买些米面粮油,让家人过个好年。”

张员外打量着苏砚,“你能追上麻狸子?”

苏砚将来龙去脉如实告知,未有任何隐瞒。

“怪不得能被你抓住,还真是只小馋猫。”

张员外没想到苏砚如此坦诚,感慨过后询问道:“想要多少钱?”

“张员外,我不知道值多少钱,您给个价便是。”

张员外感觉面前的年轻人挺有意思,笑道:“不怕我坑你?”

苏砚道:“员外爷若有此意,就不会提醒晚辈了。”

“哈哈哈,你这后生观察的倒是仔细。”

张员外大笑几声,找管家要了三两碎银子递过去,“把这几条鱼也给我带上。”

满脸惊喜的苏砚手脚麻利的将鸡笼连带着冻鱼递给了管家,“大叔,麻狸子早上喂过了,串鱼的麻绳很结实。”

管家连忙道谢,沙哑道:“你在这里稍等片刻,我等下给你把笼子送过来。”

“不用了大叔,鸡笼是我娘亲和嫂嫂编的,值不了几个钱,员外爷给了三两银子已经是意料之外了。”

苏砚可不想因为这点东西,得罪这位出手阔绰的贵客。

正准备离开的张员外忽的转过头,“老马,再给他拿一百文。”

苏砚正色道:“张员外,晚辈虽是庄户,却也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

“真不要?”

张员外看他神色如常,不像装的,望着衣服上打满补丁的赵玉岚,“一百文钱能买六尺麻布,可以能给你的女人做一套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