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肃被赵云一番训斥,喃喃不敢回应,反而赵烈并不在乎这些,听说能跟随赵云学艺,非常开心:
“叔祖,功名什么的,当然要像你一样自己去取,可我还是不明白,你所说陛下,为什么要限制世家。
就像你这样忠心耿耿追随的功臣,也不能多占田宅,那谁还会愿意效忠啊!”
赵云伸手拍了拍赵烈的肩膀,把刘禅的竹林世家论说了一遍,语重心长道:
“陛下的奖励向来丰厚,只是不再奖励田地而已。
假如让你选,是愿意选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出头的地方,
还是一个五姓七望把持所有大小官职,咱们普通人永无出头之日,只能依附在这些世家门阀构建的规则里,
仰仗他们的施舍过活?”
赵烈点点了点,似乎听懂了赵云的话:
“我选第一个,我学好了叔祖的枪法,一定可以靠自己取得一番功业!”
赵云终于露出笑容,赞赏道:
“有志气,男儿功名,自当马上取,靠父辈荫袭,算什么本事?
等你小有所成,取得五科联赛优异成绩,我送你一匹好马!”
赵家人的风波,在赵云的一番劝解之后,消弭于无形。
赵肃回去之后,就退还了其他世家豪门赠予的田地,并且主动配合大汉官府,进行了田地丈量。
多出来的田地,也没有进行保留,而是直接用市价出售给了朝廷。
赵云自己的亲族都这样铁面无私,其他世家最后的小心思也只能藏了起来。
当然也有头铁的,仗着数百家丁和坞堡,想要和朝廷对抗,结果自然是求仁得仁。
赵云留在各地的突骑与金弦羽林卫也不是摆设,对于这样头铁的例子,直接按照谋逆论处。
攻破坞堡,所有家丁私兵,敢持兵刃者,杀无赦!
主事者,无论家族如何显赫,谁说情都没用,夷三族!
一边是汉军深入田间地头,用分盐等方式,给百姓讲解各种大汉的政策,特别是切身利益的田地政策,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百姓能得到什么利益,都剖析得清清楚楚。
而当年幽州冀州并州蝗灾,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不少在河套参军,
有他们现身说法,让百姓对于大汉朝廷的仁德施政,更容易接受。
在刘禅通过制定盐场技术革新,将铁制器械与蒸汽机引入盐池,大大提升了各地晒盐盐场的产量时,
以退役的老兵,恤孤令少年,五科联赛优胜,中央医院负责培训大夫的人员,组成的庞大培训团也已经落地。
他们的目的不是直接插手地方的实际工作,而是在各地开始培养扫盲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
搭建深入地方的三令班子,而孟历组织起来的商队,也随着兵站的延伸,出现在了这几个州的乡村市集。
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众多抱着各种心思的人还在应对不暇时,大汉朝廷已经悄无声息地将管理深入了乡村。
那些靠着隔断乡村与州府,两头通吃,攒下了莫大家业的乡绅,突然发现他们似乎是被隔在了这个是体系外面。
百姓没有任何事情需要通过他们去做。朝廷的律法,政策,都有行走在乡村的人解答。
而百姓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这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当中。
在洛阳摆烂的世家,没有受到任何攻击,反而将金蝉脱壳的司马懿,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不过,他的脸皮已经练出来了,洛阳已经不能防守,他好不容易跳了出来,怎么可能再陷进去?
司马懿已经通过步家,与孙权密谋给刘禅找麻烦的计划。
不能放任汉军这么轻易消化这些州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