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张 一斤十钱(1 / 2)

“陛下,如此大旱时节,竟然不屯粮草,却要去收购蝗虫卵与蝗蝻?还要用粮食交换?”

刘禅正色道:

“正是,如今飞蝗还没有成灾,正是消灭的好时候,如果等到可以飞行,那就真的晚了。”

孟光(字孝裕)道:

“陛下,臣不是不知蝗虫之害,而是如今大旱,眼见今年粮食就要减产甚至绝收,

届时粮食必定飞涨,陛下此时不囤积粮食,却要耗费粮食钱财去收购蝗虫,是否有些本末倒置?”

刘禅解释道:

“大司农不必担心,朕的储备与国家的常平仓粮食充足,即便蜀地出现减产,也足以赈灾。

至于旱情,改造款压水井已经开始运抵各处,也已经在打深井,多少可以缓解一下。

此次朕出资收购蝗虫,不需要大司农动用国库,只是提醒一下大司农,严格把控朝廷常平仓储备,

如果有人敢动常平仓的储备,就不要怪朕灭门了。”

孟光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拱手道:

“收储蝗虫,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陛下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这等挥霍啊。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要做,还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加强巡查,同时肯请禁军协助。”

“可,朕派驻禁军帮你加强守卫,非常时期,敢于伸手者,严惩不贷!”

很快,刘禅出资收购蝗虫与蝗蝻的消息,通过恤孤署传递到了各处。

“收虫子?陛下这是蒙了心不成?如此大旱,不应该囤积粮食吗?”

杨仪等世家在新钱兑换中没有占到便宜,此时听到陛下大举收干蝗虫的事,纷纷在背地里耻笑。

也有心思灵活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耻笑陛下?这些不长脑子的人,哪次耻笑陛下没栽跟头?陛下可是有点金手的!

传令下去,也在乡里收储蝗虫,跟着陛下总不会亏钱的。”

对于这些跟风收储的,刘禅啊也没有反对,只是派人去指点了一下储存和加工的方法,

并千叮咛万嘱咐,如果不要可以转卖给他。

刘禅越是这么说,这些收储的人就愈发觉得此物一定可以赚钱,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虽然开始收储蝗虫的人多了起来,但这些跟风的大多只能在郡县周围,偏远的乡下就鞭长莫及了。

“老哥,你说的都是真的?”

几乎每个村落,都有这么一个众人聚集歇脚的地方,

太洼村也不例外的,村口的几棵大树,就成了农人闲暇之际歇脚喝水的地方。

如今春耕已经结束,一直都是没下雨,田里的杂草都长不起来,更别说野菜了。

没什么活计的农人就凑在树荫下闲聊,

而今天,行走到各个村落传递消息的老兵,正坐在村口的这些大树下,捶着自己的伤腿。

他听到村民的询问,咧嘴笑道:

“陛下何曾有过虚言?干蝗虫卵一斤十文新钱,蝗蝻干六文一斤,

蝗虫卵记得去河滩挖一掌左右深度就可找到,蝗蝻就不用我说去哪找了吧?”

众人哈哈大笑,都是农人,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老兵说得对,陛下可从来都是说话算数的,家里的孩童吃住都在学堂,给家里省了多少粮食不说,

谁能想到,泥腿子家里也能出来识文断字的?

更何况,哪个农人不知道蝗虫的危害?

坐在树荫下的一个老者开口说道: